镇北王天香瞳

第554章 你敢来,我就敢跟你拼命(第2页)

 

什么是决策者?

 

就是在众多好与坏的谏言中选择出更合适的,并做出决定。

 

“谁来出使?”

 

庞青云开口道:“这使臣可很重要。”

 

“朕这边有一个人选,名为孟弘。”

 

“孟弘?”

 

有人听着熟悉,有人听着陌生。

 

关宁介绍起了他的来历。

 

这孟弘应该算是最早跟着他的人,那时魏梁二国进攻大康,关宁受到当时沛国公郑译的算计,只带些许新兵上战场。

 

孟弘就是其中一人,他本为书生,却报国参军。

 

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已经相当成熟,而且他熟悉魏国情势,跟了他许久,也算嫡系。

 

薛怀仁开口道:“既然陛下已有主使人选,等此会议结束,臣便去找礼部松大人安排出使之人,宜早不宜晚。”

 

“嗯。”

 

当前情势不利,采取合纵连横策略是相当有必要的。

 

不求能跟魏国联盟抗梁,只要能破坏其两国联盟,就算达成目的。

 

大康还需要恢复发展。

 

此项事情定下,庞青云又开口道:“驻边主要将领应安排谁去?”

 

这才是大事。

 

需要推行军屯制,又要应付复杂之局,选定大将军也相当重要。

 

“郝仓,费申你们二人先去吧,主要是去了先打开局面。”

 

“是。”

 

二人应着,并无异议。

 

“朕对你们两个还是比较放心的,另外管文通可担重责,现在守在边境的就是他的部下,可以安稳人心,对其可以信任。”

 

“明白。”

 

“其余各军将领,我们再继续商议。”

 

军队调动不是小事,并且可能要长时间驻守,必须要安排妥当。

 

一项项的议定,关宁所定的这种制度也能极大的提高效率,这边直接商定,都会有详细的记录,等会议结束,由天策府安排调动实施。

 

而薛怀仁,公良禹二人参与,也能保证朝廷各部及时配合。

 

主要事项都定了下来,会议也到了尾声。

 

这时关宁开口道:“朕准备新成立一个讲武堂……”

 

关宁之前在兵部轮值时,所提出的军屯制只是一个框架,并不完善,而后关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重新编制指导具体实施。

 

至少在当前情况下,军屯制是缓解军需供给问题的好法子。

 

薛怀仁开口道:“就算实施军屯制,可在先期过渡阶段,依旧需要大量的消耗。”

 

“查抄世家贵族得到不少粮食,隆景帝遗留的内库也有一部分,可随军带走,暂够供应一段时间。”

 

关宁开口道:“再苦都不能苦士兵,勒紧裤腰带抗过这段时间就会好很多。”

 

众人点了点头。

 

现在最缺乏的就是时间。

 

新朝建立,正在推行新政,实施变法改革,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只要有充足的时间发展,就不至于如此困窘。

 

“希望不会再起战事。”

 

薛怀仁声音低沉道:“至少短时间内不要起。”

 

一场接着一场的打,谁都受不了,国家也会负重不堪,现在最需要的是恢复!

 

“这就是朕把大规模兵力调动过去的原因!”

 

关宁开口道:“我们要让魏梁二国知道,就算我们刚经历了内战,但依旧有强大的实力,想要动我们,还是要掂量掂量,就算不强大,也要装出强大!”

 

“这是何意?”

 

“打肿脸充胖子。”

 

关宁开口道:“就算我们内部乱成一团,也要装出光鲜亮丽。”

 

见几人疑惑,关宁又解释道:“梁国肯定不会自己出兵对付我们,必然会拉上魏国一起,双方谈合作联盟需要时间。”

 

“另外,他们还会对我国进行实力评估,就是能不能取得战果,毕竟一次次的无功而返,他们也受不了。”

 

众人点了点头。

 

国与国之间开战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事先的准备也有很多。

 

就好像四年前那场战争,是当时魏国主使宋丞,以交流佛法的名义来到大康,其本意其实是为了打探情报,评估开战的条件。

 

同样的,每当开战之前都会有这种评估,分析利弊。

 

毕竟不是小事。

 

做这些都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