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王天香瞳

第580章 还是要继续搞钱(第2页)

 

都是从军中选拔出来的,斗大字不识,关宁要的是综合性人才,不识字连教材都看不懂。

 

因而安排了一个初期培训,先感受下这种环境氛围,等培训结束,再正式开班。

 

这也是对学员心性的考验。

 

在军中习惯了,还真不一定能安下心……

 

这般想着,关宁开口道:“通传下去,开班仪式选在明天吧,今天也晚了,朕还要为他们找一个好教官。”

 

“是。”

 

成敬记录下来,又忙着离开去安排。

 

对于冯元推荐的这个太监,关宁还是很满意的。

 

他要的不是只会侍候人的,而是要真正能做了事的。

 

即位之后,关宁对朝中组织机构也进行了改动。

 

除内阁六部之外,又新设了一个通政司。

 

这通政司的主要作用就是接受各地各衙呈送上来的奏疏。

 

全国事宜不能尽送于他这里,那他真的要累死,而且也处理不完。

 

通政司不得卡任何奏疏,进行分类,每天会有一个内阁大臣去通政司当值,挑选较为重要的奏疏。

 

事有大小轻重缓急。

 

挑选出来的奏疏会进入内阁,由内阁议政办理。

 

内阁也办不了的再呈送给他。

 

并且关宁对司礼监的职能也进行了明确,相当于是一个秘书机构。

 

比如他下了什么旨意,就由司礼监进行通传,而在关宁身边的成敬可就相当重要了。

 

这段时间用下来还是挺满意的,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都有分寸,交待的事情也都办的很干脆利落。

 

不愧是冯元的干儿子,调教的还算不错。

 

不一会成敬就回来了,想必是已经安排好通传,这些事情当时不用他亲自做。

 

司礼监每天都有很多太监随时待命,等着类似通传差事。

 

这也是个肥差,每有去通传时,总能收到些赏银,关宁心知肚明,不过也是睁一只闭一只眼。

 

“走吧,跟朕出一趟宫,不要阵势太大。”

 

“要去什么地方?”

 

关宁开口道:“去给讲武堂的学员请一位教官……”

 

关宁自然不知道,他父亲关重山远在蛮荒为他肃清障碍,并且还以克烈部落的名义派出使臣,对其登基为大康新皇表示恭祝,还会带来一份盟约,同时还会送一批牛羊马匹……

 

这在大康建国以来可从未有过。

 

当然更大的惊喜在最后,蛮荒统一平定,直接交于关宁,不过要完成此举,还需要时间……

 

关宁依旧在按部就班的忙碌着。

 

有钱了,就可以搞发展建设了,首要做的就是加建驿站。

 

驿站是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古代通信手段缺乏,驿站是传送信息的唯一途径,也是地方与地方之间,地方与京都联系的重要手段。

 

内战时,各地驿站遭受严重破坏,加建驿站迫在眉睫。

 

关宁已经感觉到了这种窘迫,上京发往地方的政令,时效性太差,这在特殊时期,影响太大。

 

很可能出现边境战事已经结束,上京才收到消息的情况,也会使得上京对地方的控制力大大下降。

 

所以才将此事放于首位。

 

层层递进,上行下效,保证政令之畅通……

 

关宁对驿站建设提出了新的改动,不止是将其作为基础建设之用,还做了具体的职能划分。

 

分为驿、站、铺三部分。

 

驿是官府接待宾客和安排官府物资的运输组织,站是传递重要文书和军事情报的组织,为军事系统所专用。

 

铺由地方州、府、县衙领导,负责公文、信函的传递,凡州县往来公文,都由递铺传送。

 

这样分工明确,在紧急之时也不会出现混乱。

 

当然大力加建驿站,运营成本也会相应增加,为此关宁还准备增加商业职能,像曾经的关氏配送那样,用于民间信件传递,货物运输,停客住宿等,以用这种方式盈利而维持运营……

 

关宁召集内阁官员及主要朝臣商议此事,比如驿站的分布位置等。

 

这么多驿站加建,需要有朝廷和地方共同配合,也需要拨付大量款项。

 

此事主要由兵部承建,因为首先要发挥军用职能,把魏梁二国边境打通,保证朝廷能第一时间知道战情战况……

 

这是第一笔大花销。

 

第二笔大花销就是用于农忙,春耕在即,保证丰收是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