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王天香瞳

第588章 杀鸡儆猴,整顿军纪(第3页)

 

问题肯定会存在,遇到就要解决,并且以后尽量避免。

 

关键在于及时修正。

 

已经来到了工部,关宁就想要多了解了解实际情况。

 

工部尚书贯丘和工部左侍郎敖光亮去了京通河。

 

澜沧大运河在北边的终点是在通县。

 

通县是上京近县,与上京城之间有一条京通河。

 

这条河也年久未修,河道堵塞严重,影响到货物流转。

 

关宁要打通南北联通,这是为了对南方下手而做准备。

 

内战时,隆景帝跟南方筹集了八百万石粮食,结果运了一半,又返了回去。

 

关宁是惦记上了。

 

两个工部主官亲自去查看现场,制定施工方案。

 

陪同他的就是右侍郎王都诚。

 

“这是工部冶造局。”

 

王都诚领着关宁来到一处大院。

 

冶造局是工部内较为重要的局所,武器装备各种器具都是从这里打造而出。

 

入眼处,是一大片工棚。

 

这工棚很简陋,只是用木架简单搭建。

 

其中有火炉,风箱,打造台等,此刻还都在干着热火朝天。

 

都在忙着打造农具。

 

“这工棚太简陋了。”

 

关宁皱着眉头。

 

一个国家的造物核心之地,竟然都不如铁匠铺,怎么也应该换成砖房。

 

关宁还注意到,有很多工匠都是共用一套器具。

 

就是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下,他们从未有过抱怨,反而还保证供需。

 

“工部很穷吗?”

 

“很穷。”

 

王都诚低沉道:“近年来,我们主要做的活都是兵部交办的,让打造什么武器,就打造什么。”

 

“可所需的铁矿等材料,都要我们自己去想办法解决,朝廷制定预算时,工部永远排不上号,至今还倒欠户部几百两,我们这的匠工半年多都没有发过薪奉了……”

 

难得有机会,王都诚是大倒苦水。

 

关宁听着这些情况,心情感到格外沉重。

 

大国工匠,是国家发展之基石,却这般困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