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王天香瞳

第801章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第2页)

关宁担心他们还搞不明白,先指导着做出一版。

 

也要指导着怎么宣发,必须造成轰动,让报纸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影响。

 

以后,官报就是官媒,必须成为引导舆论的风向……

 

这件事就定下来了。

 

几人都略感欣慰。

 

相信官报能起到作用,必然能为陛下挽回一些声名。

 

“开办官报虽然能有所改善,但还需要另有作为。”

 

卢照龄开口道:“陛下该开恩科取士了。”

 

新皇即位,都会做两件事。

 

一是大赦天下,一是开科取士。

 

前者是拉拢百姓,后者是拉拢读书人。

 

现在读书人对陛下抵制的厉害,朝堂乃至民间都盛传陛下重武轻文。

 

这对朝政并无半点好处。

 

其实他们都知道,陛下并不是重武轻文。

 

否则他们这些人又怎么会站在这里?

 

当前实际上是文武分治。

 

只是这开科取士,却一直拖到现在,必须要开始了。

 

“是啊,陛下该开恩科了。”

 

“开科取士,流程繁琐,哪怕现在进行,至少也需要两年时间,不说其他,就是朝廷地方上的缺位也该补充了。”

 

众人谏言。

 

这才是他们齐来的主要目的。

 

“陛下,臣已经老了。”

 

卢照龄开口道:“等着恩科结束,臣也该告老了。”

 

众人皆是微微一怔。

 

都说薛怀仁是两朝老臣,这位又何尝不是。

 

卢照龄的年纪比薛怀仁还要大一岁。

 

他在隆景帝时期就是吏部尚书,一直延续到现在。

 

新朝初建,朝局不稳,重位短缺。

 

正是卢照龄帮着度过最难的一段时间,推动进行了吏治改革。

 

其功劳难以磨灭。

 

他早就到了告老年纪,一直支撑着,就是想等着新朝第一次开科取士结束。

 

因为这件事怎么也绕不开他这个吏部尚书。

 

“嗯,该开始了。”

 

关宁明白几人的心意。

 

为了不让几位老臣误会,他还特意解释道:“朕之所以一直拖到现在,并非不愿,而是时机不到。”

 

“新朝初建,各地还是一片乱势,像北方地区,受战争破坏严重,若是取士,怕是都没有人能参加,那算什么取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