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王天香瞳

第815章 从根源上改变(第2页)

 

科举对于从事儒业的人来说是一条“利禄之途”,如果科举制度被破坏,也就是切断了儒家和权力之间的内在联系。

 

那么儒业之无人问津也就自然而然了。那么,朝廷以儒家思想构建的统治体制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整个社会丧失了制度体系运转的基石。

 

这便是治天下再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矣。

 

其意为,治理天下的关键在于民心,想要治理好天下就要得到民心,读书人是优秀的百姓,得到读书人的支持,就相当于得到民心。

 

而官绅一体纳粮,就是取消读书人的特权,只要推行,必然不会支持,那便得不到民心。

 

这是永远不可能调和的矛盾。

 

“您可能不太清楚。”

 

赵南星开口道:“有很多宁愿不做官也要反制的,您离开南方后,不少官员都这样做了,空缺职位很多,臣可真的是想尽办法找人来当官。”

 

“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最终朕找来的,都是出身贫寒清苦之家的读书人来做官,因为他们寒窗苦读,没有别的选择,否则就白白付出,可这样的人又有多少?”

 

赵南星显然是有准备来的。

 

他接着道:“事实上,寒门贵子的依旧是少数。”

 

“古话常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套用在此同样恰当。”

 

这说的又是大实话。

 

门阀世家一直便掌握着大量优质资源,他们有充足的能力培养后辈。

 

可穷苦的人又有什么?

 

在认知上及自身所拥有的能力上就相差了很多。

 

古代是这样,现代又何尝不是。

 

关宁深有感触。

 

思绪闪过。

 

他便问道:“那你觉得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赵南星开口道:“除非朝廷能有新的方式来选拔人才,但除了科举制之外,臣再想不出别的……”

 

听到此。

 

关宁心有感叹。

 

“朕去南方,最大的收获并非是推行了行政,而是发现了你这么一个人才。”

 

“陛下缪赞,臣惶恐。”

 

赵南星忙得跪了下来,他万万没想到关宁对他竟然有这么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