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5章 头顶悬利剑(第3页)
“为臣者,当尽职尽责,此乃本分也,臣何德何能得陛下如此隆恩……”
他是深受感慨。
遥想前朝,多少致仕老臣荒凉而退……
告老还乡。
谁又想真的还乡,还不是为了不引火烧身,远离是非之地?
陛下对臣子们真是没的说。
可臣子们却不念着陛下的好……
松永年恨啊!
恨的咬牙切齿!
“新朝建立至今已有十六年,松大人鞠躬尽瘁,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更没有任何私立,一心为国,为朕分忧,朕设宴感谢实属应该。”
关宁说的是实话。
松永年家里很清贫,官至礼部尚书,已是位极人臣,他拒绝了朝廷为其提供的府邸别院,只是居于一座小屋,家中只有一个仆人,可以说是一生清贫。
他平素节约节俭,最大的开销大约就是参于了费田开的盘,可都输了……
这也让他始忿忿不平,说起费田就咬牙切齿。
对于这样的朝臣,关宁真的是无话可说。
设答谢宴确实是开了先例,这是关宁要告诉所有人,他虽然颁布考成法,立限考事,以事责人,但对于一心为公的臣子也不会亏待。
当然他也不要求人人都像松永年,至少也要做到尽职尽责,这是底线!
朝廷给官员权利,是为皇帝分忧,为黎明谋福,而不是让你来享福。
“臣谢恩!”
能得皇帝答谢,致仕已无遗憾。
又过两日,松永年正式致仕,礼部尚书由左侍郎孟弘接任。
对于这个结果朝臣并不算意外,孟弘虽为陛下近人,但确实有真才实学,上过战场,主政过地方,又任鸿胪寺寺卿出使魏国,后又到礼部。
近日又是名声大噪,据说这位孟大人让梁帝都哑口无言。
按照大宁吏制,礼部尚书加封内阁大臣衔,孟弘比通政使慕容盛年纪都小,自是前途无量。
吏治改革后,大宁能进中枢者都是从地方选拔,原来是从翰林院选出,已是不成文的规定。
关宁已经改掉了。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翰林院的书袋子少有这样的能力……..
当天晚上,关宁在皇宫举行答谢宴,所邀朝臣并不多,但也是开了先河!
松永年以为自己做了礼部尚书就已是走到巅峰,却没想到是在致仕之后。
关宁当然没有待到最后,只是浅待片刻就离开,却也留下了大皇子弘昭作陪。
谁都知道,大皇子就是太子,虽未正式确立,但也是毫无疑问。
这是多么大的隆恩?
松永年自是高兴,便多喝了几杯,然后醉了,硬是拉着费田要赌一把……这也算是他的执念了。
结果自然是毫无疑问的输了,大宁赌王岂是浪得虚名……
也不知松永年明天醒来会不会后悔,只是已经没有人在关注了。
就在今天,内阁正式发出了加盖了皇帝玺印的考成法制书,将通传各州各府各县。
考成法正式推行!
上京城作为先知之地,朝臣官员得知,立即起了一片哀嚎。
立限考事,以事责人。
简单的八个字背后是罗列细致的条条框框,六部官员,地方府衙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别记录……逐月进行检查,每完成一件登记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论罪处罚!
罚俸,停俸,降级,革职,重者杀头抄家,真是令人胆寒!
若真按此实行,在头顶就悬了一柄利箭,可能随时下落。
好日子,舒服日子没有了,就像是上了一副枷锁……
安逸的日子被打破,自然是不愿意,若是执行此法,将可能会有近三成的官员遭受罢免!
这可真是酷烈之法!
上京城当即就起了一片议论之声,官员们奔走相告,怨声载道!
虽是内心积怨如潮,但也不敢贸然谏言,这个时候谏言,不是送上门的给陛下当鸡杀吗?
不提考成法,国丈陆正渊已经开始奉旨办差,清查天下粮仓,就在今天已带人去了户部,涉及官员都瑟瑟发抖。
现在头顶上不止一柄剑,而是两柄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