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王天香瞳

第1597章 皇帝不讲武德

淮州,方府。

 

这是一座看起来很普通的府邸,可没有人敢小视,是因这座府邸的主人,是淮州州牧方届!

 

方届出身漕运帮,隆景末年起义为义军首领,后受封为忠勇伯,又做了淮州州牧,至今已超过十年!

 

他是真正的根深蒂固,说是一方诸侯并不为过,即使是江州州牧,对方届也不敢怠慢。

 

夜已经深了。

 

方府后院,一间屋子里还是灯火通明,在屋中聚了有二十余人,皆是江淮两地的主要官员,富商巨贾,势要权贵!

 

淮州州牧方届坐在主位,紧挨平坐的是江州州牧温旭,其下围坐的一应地方主官,甚至南府军大将军董正,江淮卫所千户刘栋等人都在列……

 

南府军是驻守在江淮一带的军队,在编三万人,战争爆发后,有一万南府军被调到前线,现今还在魏国。

 

由此可见这场集会的规格之高,其中有一个年轻人最为突出,他是在场年纪最小的人,就坐在方届身边,穿着一袭华服,显出几分贵气。

 

他是方届的儿子,方文耀。

 

在私下也被人称为是地下州牧。

 

方文耀现年二十有九,他并非白丁,而是州衙里的文书。

 

方届对这个儿子很宠爱,几乎是有求必应,方文耀想做官了,就给安排了个文书的闲职,也就是挂个名而已。

 

殊不知,却让方文耀有机会做害。

 

方届低叹了口气。

 

为什么在这样的场合要把自己儿子也找来,其实能有如此局面,还就是儿子搞出来的!

 

坑爹货啊!

 

严格的讲,方文耀并非不学无术的二世祖,相反他还很聪明,他很懂的利用自己父亲的权势来谋利。

 

真要说起来,他最大的缺点是贪婪!

 

方届本无意结党,在州牧位置越久,他就越有如履薄冰的感觉。

 

他很清楚,陛下一直没动他是因为他安分,可随着年限的增长,即使他什么都不做,也自然而然的在身边围了一群人……更何况还有一个不安分的儿子!

 

后悔了!

 

应该严管的,现在却成了这样。

 

现今吏部文书已经来了,陛下的旨意也来了,要他尽快回京。

 

考成法则来了!

 

督察也来了!

 

所有人都慌了!

 

难道元武三年的覆辙又要来了吗?

 

方届也有些慌了,终究还是不能平稳落地……

 

屋内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沉寂许久,终于有一人低沉道:“看来要重蹈覆辙了,元武三年,朝廷推行官绅一体纳粮,陛下亲至,大杀特杀,莲阁被毁,莲党被破,现在跟当时何其相似,我们怕是都躲不过去了。”

 

说话的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者,他穿着锦衣华服,是江淮一带富商大贾。

 

那年,他还只是个小商人,并不在清查之列,可他知道很多富商因官商勾结而遭到清查。

 

“已经得到通传,督察后天就来,在这之前,我们必须要有应对之策!”

 

江州州牧温旭咬牙道:“否则我们都要玩完!”

 

显然他也不干净。

 

温旭四旬有五,他是本土派官员,是在元武十二年上任。

 

“陛下可真是……战争时征粮署为朝廷供了多少军需,战争结束了,就开始清查清算,这可真是不给活路!”

 

说话的是一个中年人,官职为州衙户科郎中,也是征粮署的主官之一。

 

“在短时间内筹措那么多钱粮,真是一件容易的事吗?简直是过河拆桥!”

 

话匣子打开,众人言辞也开始大胆,不是他们没有敬畏之心,是刀已经架到脖子上了。

 

这也是他们不平之处。

 

为朝廷做了贡献,拿点藏点怎么了?

 

没等来奖赏,清查却来了。

 

凭什么?

 

皇帝也不能这样不讲武德吧?

 

“不止如此,战时我等税额增加,可半分没少,好一个官绅一体纳粮,这些年我们缴了多少税,底下人都心有积怨。”

 

一人一言。

 

听到此,有人立即附和道:“给百姓加重税,百姓起义造反,给我们加重税,我们不得受着?”

 

这说的倒也是实情。

 

战争爆发,军需补给,军费军饷都要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