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王天香瞳

第1599章 准备充足的造反(第3页)

 

漕运是一个宽泛的词,大抵是指依水而生的人,如船夫,水鬼,码头搬运等,江淮一带水运发达,从事这样的人有很多。

 

只要愿意吸纳,完全可以把这些人拉进来。

 

方届能够做到,他曾经就是义军首领,又做了这么多年的州牧。

 

“再组建一支十万人的义军,我们就能跟朝廷分庭抗礼!”

 

温旭又接着道:“您跟孙普胜大将军曾同为漕运三杰,交情莫逆,您可给孙大将军写信,必能将水师拉到我们这边,如此,我们威势更重!”

 

“温大人考虑很周全啊!”

 

方届语气微重。

 

孙普胜已是水师大将军,还是天策府军机大臣,可谓位高权重。

 

只是他平时并不回京。

 

水师驻地在沿海惠州,此次战争直面大魏水师,并将其击溃,战绩辉煌,颇为耀眼。

 

自王伦被处置后,二人关系恢复如初,还时常互通书信,怎么也有曾经的交情和经历。

 

温旭竟然连这一层都想到了。

 

“江淮一带富商巨贾颇多,奈何朝廷商税繁重,若我等起事,老夫可去联络,争得支持,也是很大力量。”

 

最开始说话的老者也紧接着开口。

 

他名高长元,是永昌商会的掌舵人,在江淮商贾中颇有威望。

 

他说的也算事实。

 

自征收商税以来,这些商贾们苦不堪言,被剥削了多次,像最开始发行大宁宝钞时,就被狠狠的坑了一把。

 

这些都有事实先例在。

 

富商巨贾们也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且大多都是士绅之家,具有很大影响力。

 

“锦衣卫这边不会有问题。”

 

千户刘栋开口道:“其下百户力士都已是我的人,也上了我的船,不从我的人都被清除,当起事时,可保证迅速处理作乱之人。”

 

他口中的作乱之人,是指朝廷的人。

 

“我们保证大部分官吏拥护我们,只需取消官绅一体纳粮,只需废除考成法。”

 

在场的几个府尹也立即表态。

 

“起事之地可定在江州临安,前朝临安可是陪都。”

 

温旭又接着道:“在临安城有前朝萧氏皇族定居,论身份他还是隆景帝的叔伯,我们可拥立其为帝,也算是有了正名。”

 

方届神情略显错愕。

 

这个人他也知道,临安是陪都,本就有不少萧氏皇族定居,新朝建立更改国号后,陛下下旨对萧氏皇族进行清除。

 

办这件差事的正是当今兵部尚书费田。

 

方届当时也参与了。

 

很多萧氏皇族被处置,或是以罪论处,或是圈禁流放,也有人被网开一面,温旭口中的这个人就是如此。

 

他确实算隆景帝的叔伯辈,只是关系离的较远,而饶恕他的原因就是,这个人年纪大了。

 

当时已是古稀之年,见其年纪大了,想着也活不了几年,也翻不起什么风浪,就一直在临安城住着,还给了些优待。

 

可没想到这个人竟然很长寿,直到现在还活着,应该有八十多了吧?

 

拥立这样的人为帝?

 

温旭像是知道方届的想法,随意道:“反正我们只是要个傀儡而已。”

 

“理由呢?”

 

方届又问道:“造反也需要大义吧?”

 

“大义自然有。”

 

温旭开口道:“元武帝穷兵黩武,不顾百姓死活,嗜战残暴,致使民不聊生,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我等反暴政,清君侧,举义旗,重安天下,乃是顺应民义之举!”

 

“忠勇伯可安心,某会亲自执笔,写一篇告民书,论述元武帝罪行!”

 

众人神清微怔。

 

温旭是儒学大家,学识渊博,文章写的极好,由他亲自执笔,自可迅速传天下。

 

这也表明,温旭真的是破釜沉舟了!

 

“如此看来,你们私下早有商议,竟然考虑如此周全?”

 

方届面色不善。

 

“忠勇伯安心,在我们这些人里,你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最早提出造反的,可正是令公子文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