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王天香瞳

第1655章 大宁皇帝的一天(第3页)

 

“朕会交代下去,在这里没有人会把你当成储君,只会是学员!”

 

“是,父皇!”

 

关宁又问道:“知道为什么让你去讲武堂学习吗?”

 

关弘昭沉思片刻。

 

“父皇让儿臣来讲武堂学习,并非是学军武之道,而是与这些将官学员同在,培养同堂情谊……”

 

“好!”

 

关宁很满意弘昭能想到这一点,皇帝并不需要学习兵法军武,更不需要领兵打仗。

 

皇帝要学的是御下之道!..

 

讲武堂是将官培养的摇篮,最终都会成为军中砥柱,还有什么情谊能比同堂还重?

 

关弘昭知道,这是父皇为他铺路,是真正把他当成继任者培养。

 

他来讲武堂上了第一堂课,而给他授课的人,正是他的父皇!

 

关弘昭这才知道,原来父皇每日都来讲武堂坐班,还会给这里的学员授课!

 

可这还仅是皮毛而已!

 

离开讲武堂,又去了国学,让他惊奇的是,父皇来这里,竟然也是授课的!

 

元武初年,大宁皇帝改国子监为国学,编著教材,教授新学,而今已成为大宁最高学府……

 

“以后你每日还要来这里学习……”

 

“是!”

 

关弘昭才知道,很多教材都是他父皇编撰的。

 

其实这些教材他们都学过,还更加细致,只是不知道竟然是他父皇所著。

 

他这才明白,为何那些老先生对父皇异常尊敬,并非只是因为皇帝身份,而是因为学识!

 

今天真是大开眼界。

 

在离开了国学后,又去了翰林院。

 

前朝大康时期的翰林院是养才储望之所,进翰林院者非科举三甲榜首之流,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地位清贵。

 

入内阁必先入翰林。

 

除政治地位极高之外,翰林院还是所有读书士人向往之地。

 

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

 

延传许久的翰林院被关宁改了!

 

关宁认为,成为翰林学士的辉煌前景也使得大量知识分子投身科举,造成了人才浪费。

 

社会重文士轻技工,拖缓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他的改动下,翰林院已成为类似于中科院的机构,主要研究的也不是繁文儒墨,而是科学技工。

 

它依旧是所有读书仕人向往的学府,只是性质完全不同。

 

关弘昭知道这个地方。

 

可他没想到,父皇来这里竟然也是授课!

 

在这里讲的要比在国学更高深,他什么都听不懂,什么数论,代数,几何……就像是听天书。

 

“这个地方你要常来,不是学习,是来受熏陶……”

 

“是。”

 

关弘昭充满敬畏之心。

 

他才发现自己对父皇了解的远远不够。

 

此时已到未时,就在翰林院简单吃了一顿便饭。

 

回到皇宫,已是申时。

 

这才是开始处理政务,每隔三两天就要举行一次廷议,内阁官员们已经在侯着了。

 

陛下就要离京,众多政务都要在离开前确定下来,这就是大宁皇帝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