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王天香瞳

第1680章 和平戍边,战时征伐(第2页)

 

关宁点了点头。

 

去年运送而来的军需中,便有许多种子,他已知晓军队在此屯田。

 

这也是多年下来养成。

 

曾经戍边军驻守在怀源二州,皆有屯田,这也缓解了朝廷压力。

 

郝仓已成习惯,仗打到哪,就把地种到哪,军中将士能文能武,不止打仗厉害,种地也是一把好手。

 

在军中有专职田人,就是指导耕种。

 

郝仓还创造性的在军中实施分田到人,分田到营,还划分归属……

 

正是因为屯田才能极大缓解朝廷军需压力。

 

听着郝仓细说,关宁笑着道:“你也不容易,两军统帅又操持着政务……”

 

他对郝仓很满意,军政两手抓且都很细致。

 

“为陛下分忧!”

 

军士在两边迎立,外围是梁民百姓也翘首围观,看得出来他们很是随意,并没有惧怕的样子。

 

“军民相处很融洽啊。”

 

关宁开口道:“朕听闻朱桢在搞利用民心那一套,还效仿我大宁讲读人,把朕说成是一个杀人如麻的屠夫,还说大宁军队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事实胜于雄辩。”

 

郝仓沉声道:“我大宁军队严守军纪,不扰民,不侵民,不抢民,同时还拿出军需帮扶流民,救助难民,这些义举善举,人人有目共睹!”

 

“或许在梁国其他地域是那般,但在我军攻占区域,绝不是那样。”

 

关宁不可置否。

 

他又问道:“施以善举,帮扶梁民,军中可有反对之声?”

 

……

 

没有人知道,镇北军自建立以来,从前朝大康到现在的大宁,都是伤亡率最高的军队。

 

曾镇守北方,他们面对的最凶残的蛮族……而就是这样一支英雄之师,却受隆景帝迫害,十万英魂永留蛮荒。

 

此后,镇北军便难以保持满编三十万,到大战之前,也不过近二十万。

 

兵费支出不管有多么困难,总会预留而出,可到如今,却难以保持满编,并非国家无力负担,而是培养精骑太过困难。

 

新征骑兵只是预备役,还要经过严训历练,才能加入。

 

此战之后,经统计镇北军伤亡已达近七万,至今所剩不过十万有余,若再除去退役,能战者最多十万。

 

号称三十万的镇北军却再难回巅峰。

 

关宁痛心疾首。

 

可镇北军从无怨言,前赴后继,他刀锋所指,即冲锋之向……

 

再表敬意。

 

关宁继续前行,是排成一个个方阵的征伐军,也是原戍边一军。

 

他们的番号并不显眼,可以说是随意,却完全显出了他们的职责。

 

和平戍边,战时征伐。

 

新朝初建,关宁整合起义军,地方军及前朝大宁军队,共同组建戍边军,又分为一军和二军。

 

那时,魏梁二国虎视眈眈,企图吞并大宁,他们戍边守国,每有战事皆为主力!

 

他们的功绩不可磨灭,是一支英雄之师!

 

“战!”

 

在关宁走过时,统兵将领大喝。

 

“战!”

 

随之所有将士齐声大喝,声震云霄,此为检阅,而非演武,却也能看出精气崩发,实乃大宁悍卒。

 

征伐军皆为步兵,准确的说的混合步兵,有弓箭手,大刀手,长枪兵,盾兵,战车营,器械营等,作战时多兵种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