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1章 不走寻常路的典范(第2页)
为此,朱桢还派了两波人到大宁打探,确定无疑。
并且朱桢还直言,现今投向大宁的很多权贵中也有假意投诚之人。
这是高明的离间计,有陆正渊造反在前,现在原本有想法投向的人都打了退堂鼓,而已经投向的也惶恐不安,生怕遭受不信任。
朱桢的目的达到了。
不容易啊,经过这么多次的失败,他终于是胜了元武帝一次。
梁都,汴京。
皇宫,勤政殿。
朱桢听着兵部尚书韩崇的禀奏,面上的笑意也是越来越浓。
事实证明这个计谋是成功的。
梁国权贵投向大宁的势头明显已经断了,并且那些已经投向的都开始不安。
“陛下圣明,只是臣有一事不明,您说那陆正渊为何会造反?”
韩崇满是疑惑的神奇,说是陛下的安排,骗骗百姓还行,他们这些人可是心知度肚明。
“他为何而造反,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只要这件事对我们有利即可。”
朱桢一副无所谓的表情,还对此颇为满意。
韩崇欲言又止,他其实想说的是担心这里面有诈,最终被惨遭打脸,这样的实例已经不止一次,只是这样的话他们敢说出口。
“我们已经知道,大宁下一步的计划就是让大批有封地的贵族前来,我们能做的就是分化,要让梁人知道,元武帝真正的目的就是奴役他们,把矛盾激化,让梁人揭竿而起,反元武暴政。”
“是,已经在安排了。”
韩崇也很佩服陛下,自宰相庞师古甍逝后,就再未新立宰相,事事亲力亲为,似乎不知疲倦,他一直在挽救着自己的国家。
“戚夫人,做的很好吧?”
朱桢又问出了一个,这位在梁国极具盛名的铁娘子,而今已实现了从商人到贵族的华丽转身。
她被皇帝看中,且被寄予厚望,成为楷模一般的存在。
朱桢借着戚夫人推行他的封分之策,而戚夫人也没有让他失望……..
陆正渊曾在梁国也是声名在外,她的女儿是大梁第一美女,是当时的太子妃,而他本人还是有名的“花花公子”,出入烟花柳巷,到处留情相好遍地。
拥有这样的人生已经让很多人羡慕都羡慕不来了,待太子登基,他就是当朝国丈。
可父女二人当真是胆大包天,更是出其不意,皆是不约而同的都选了同一条路。
这条路的名字是.......背叛!
他们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刻,投向敌国!
若说陆绮菱被带到了前线,战乱之下容易被俘虏也易于逃跑,确实是有机会,倒也能说的过去。
可陆正渊是远在梁都汴京,他依旧安然出逃,当时朱镇为了保存朝廷的颜面,并没有公开更深的内幕。
陆正渊跟时任察事厅主官胡标作为幕后操纵了梁国史上最大的赌局。
即费田当时提出的,大宁皇帝能否把梁国太子妃收入后宫,这样的事情别说梁人,就是大宁的文臣武将都不相信……
是啊!
那可是梁国太子妃啊,这样的身份怎么能被大宁皇帝收入后宫,除非梁国国灭,可这显然不可能。
偏偏陆正渊信了,当胡标跟他说了之后,两人一拍即合,搞出了一场惊天大赌。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两个老六还把钱都卷走了,这也算是梁国一大损失。
虽然朝廷在极力压制,可依旧传遍梁国,太子妃跑了,本来能做国丈的陆正渊也跑了。
在梁国这三个字成了禁忌谁都不敢提及,而在这段时间却有些不同,是因一则消息传到了梁国……陆正渊造反了!
这是梁国情报机构派出的密探打探到的,当然也不用特意打探就能知道……
当听闻之后,朱桢仰天大笑。
陆正渊竟然造反了?
他高兴的是能借题发挥,元武帝擅于攻心,把陆正渊推出来,以此吸纳梁国权贵投降大宁。
这给梁国带来极大打击,可朱桢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因为这是没有争议的事实,太子妃确实跑了,本能成为国丈的陆正渊却卷着钱走了。
现在有话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