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双赢

 崔娴沉默不语,王胜男也不着急催着她给个答案。别说是京城来的、读过书的聪明人,知道该怎么选择,对她本人更有好处。就是村子里的刘木匠,也是选择交钱而并非是与其余人一样,参加劳动。 

 冒队长几个人交换眼神,也并未再多说什么。 

 “如果买工分,我一天应该向生产队交多少钱啊?”崔娴开口询问。 

 听着她的问题,冒队长心里畅快许多。看来达成协议,是八九不离十了。 

 生产队会计冒文新说,去年生产队1条工(也就是一天工)按10个工分算,合成065元。 

 手艺人每天交生产队105元,生产队就给他记1条工,也就是10个工分。 

 在陕北地区,手艺人一天的工钱是125元,交给生产队105元,生产队扣除1天065元的工分钱,还能有4毛钱的差价,这4毛钱就是生产队难得的副业收入。 

 而手艺人除交给生产队的,一天还剩2毛钱现金入袋,吃的还是东家。不但是干活自由,有钱入袋,回头生产队还有口粮和分红。 

 所以,交钱买工分这条路,双方都获益。 

 王胜男说崔娴这身体,靠着手艺挣钱买工分,可比下地劳动要强的多。 

 其实于崔娴而言,年底分的粮食也好,还是分红也好,并不是特别重要。不过如此一来,她可以名正言顺的不去劳动。光是这一点,肯定就要气死冷静、赵红妆了。 

 她是挺期待,有朝一日,看那俩人灰头土脸、筋疲力竭的劳作,又无从发泄的样子。不是嫉妒她嘛,不是排挤她嘛,不是想让她自生自灭嘛?谁笑到最后,才算是赢家。 

 听完他们的话,崔娴综合考量后,当然愿意,而且很认可这个方案。如此,不但是不用承受劳动之苦,能气一气冷静,自己的时间还能自由安排。 

 但也有一个问题,她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如果有需要请人挖土或其他帮工的时候,这个怎么算? 

 崔娴琢磨,现在倒塌的窑洞内还有陶土,挖掘、砸碎、过筛等耗费不了太多力气,眼下的确还能应付。若是她售卖陶制品的消息传出去,有很多订单找上门,窑洞里面的易取陶土用光了之后,就得耗费大力气从其他地方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