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哥们?我咋救了德皇文抄列文虎克一号机

第96章 汉斯的计划(第2页)

 要是德国汽车公司以“匠人精神”为借口拒不听从,那汉斯也只能采取更激烈的措施了。 

 “关于这点,还是先听听德国国内汽车企业的意见比较好吧?” 

 “嗯” 

 “当然,即便他们能生产出坦克,想要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最终无论怎么进行,都得把技术人员榨干成一块破抹布。” 

 “你这家伙,有时候说起让人害怕的话来一点也不当回事。” 

 施里芬发出爽朗的笑声说道,而汉斯只是耸了耸肩。 

 虽然对那些会被坦克需求折磨得精疲力尽的工程师们感到有些同情,但被压榨本就是工程师们无法逃避的宿命。 

 “不管怎样,关于坦克的事,我会在退下总参谋长的位置前试着推动一次。” 

 施里芬喝了口水润了润喉咙后,继续说道: 

 “话说回来,汽车啊。我之前只把它当成有趣的玩具,听你这么一说,倒觉得它的军事价值比想象中大多了。虽然对马肯森有点不好意思,但也许遥远的未来,坦克和汽车真的能取代骑兵。” 

 “嗯,汽车可以加装装甲挡住子弹,而马却挡不住子弹。也许不是现在,但几十年后,它们会彻底失去在战场上的立足之地。” 

 不过,与一般认知不同的是,即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骑兵也仍然有用武之地。 

 虽然在西线因为堑壕战的关系骑兵作用有限,但在战线更为广阔的东线和中东战场,骑兵的机动力和冲击力依旧有效。 

 即使后来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坦克、装甲车、摩托车、飞机等技术的迅猛发展,骑兵的作用被大大削弱,但像波兰骑兵和哥萨克骑兵等仍活跃在战场上。 

 ‘德国军队也曾有在东线用骑兵讨伐游击队这样的记录留存着呢。’ 

 不过,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骑兵的地位逐渐下降,基本上除了沙漠或草原等特殊环境的国家外,骑兵已经彻底退出了战场。 

 “哈~你果然还是应该去军校。” 

 汉斯正陷入思考时,施里芬用惋惜的语气喃喃说道。 

 汉斯已经不止一次明确表示过自己不打算去军校了,但施里芬显然还是心存遗憾。 

 “不过,有机会的话还是去听听军事学的课吧。即使不走军人的道路,将来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好,我会记住的。” 

 “不管怎样,这个计划还是得继续打磨。我退役后会有更多时间,正好能投入到这里。汉斯,你以后也经常过来提点意见吧。” 

 这当然是求之不得。 

 无论如何,施里芬计划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军队的作战计划,极有可能派上用场。 

 只是,也许是因为对堑壕战的顾虑,目前还没有制定详细的计划。但从地图上瞥见的情况来看,施里芬显然还是打算通过比利时进攻法国。 

 问题是,比利时的独立受英国保证。即使德国和英国结盟了,英国也不可能会因为他们进攻法国而接受侵略比利时。 

 不仅是为了体面,英国还将低地国家的独立视为自身安全的核心。 

 而且就算德国想要拉拢比利时,但由于比利时下方紧邻法国,反而很可能会选择保持中立。 

 因此,即使他们以“正当理由”要求比利时开路,恐怕也无济于事。 

 ‘但我们真的必须要侵略比利时吗?’ 

 这个疑问突然从汉斯脑海中闪过,让他陷入了深思。 

 当然,汉斯不是像原本的施里芬计划那样,盲目认为“战争爆发时,法国会视进攻德国本土为下策,肯定会攻击比利时以绕过我们的防线。我们只需要把比利时变成友邦,就能通过比利时进攻法国!”。 

 此时的情况和当时有所不同,如果好好利用这种局面,是否有可能让法国真的代替德国去入侵比利时呢? 

 就像当年俾斯麦通过埃姆斯电报事件诱导法国先向德国宣战一样。 

 “得先试着制定个计划。” 

 汉斯的计划是以施里芬计划为中心,所以在目前的阶段只是个初步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