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哥们?我咋救了德皇文抄列文虎克一号机

第130章 非战之罪(第2页)

 但似乎,萨拉热窝这座城市,对“弗朗茨”这个名字怀有深仇大恨一般。 

 萨拉热窝,再次拒绝让哈布斯堡的皇族成员平安离开。 

 “去死吧!弗朗茨·斐迪南!” 

 嗖—— 

 当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车队行经阿佩尔河岸时,一枚炸弹朝他飞来。 

 这是波斯尼亚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组织“青年波斯尼亚”与极端秘密结社“黑手社”共同策划的袭击。 

 他们对弗朗茨·斐迪南大公日益积极的主张缓和民族关系的举动感到不安,因此策划了此次刺杀。 

 但 

 此时的他们并不知道,前来萨拉热窝的已不是斐迪南大公,而是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更糟糕的是,与斐迪南大公乘坐汽车不同,弗朗茨·约瑟夫依旧选择了马车,这使得他无法像原本的历史那样躲避袭击。 

 轰!!! 

 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皇帝所乘的马车被炸得四分五裂,马匹惊恐嘶鸣,车辆侧翻,弗朗茨·约瑟夫在车厢内剧烈翻滚,狼狈不堪。 

 “呃呃!” 

 但即便如此,他依旧尚未丧命。 

 满头鲜血的弗朗茨·约瑟夫艰难地从残破的马车中爬出。 

 “那是!” 

 此时,在黑手社的成员之中,一名比汉斯还要年轻的青年,目睹了这位染血的帝王。 

 加夫里洛·普林西普(Гaвpnлo Пpnhцnп)。 

 那个在原本历史上,刺杀了弗朗茨·斐迪南夫妇的恶名昭彰的刺客,此刻因体内涌动的肾上腺素,甚至未及辨认目标,便下意识地抬起手中枪,对准踉跄的老皇帝,扣下了扳机。 

 砰! 

 伴随着清脆的枪响,弗朗茨·约瑟夫的额头被贯穿,直挺挺地倒下,当场毙命。 

 至此,一名“大公刺客”蜕变成了一名“弑君者”。 

 而正在带兵围剿刺客的波蒂奥雷克甚至来不及阻止,便眼睁睁看着皇帝倒下,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则在成功得手的狂喜中,扭曲地扬起嘴角。 

 然而,他并不知晓,正是自己扣下的这一枪,引燃了摧毁祖国塞尔维亚的引信。 

 更不知晓,数不清的无辜生命,将被这声枪响卷入名为“世界大战”的烈焰之中,在无人问津的战壕里,迎来无比凄惨的死亡。 

 “要是能在宫中安详离世,那该多好。可叔父他,直到最后都要给我留下这场试炼啊。” 

 回忆结束后,弗朗茨·斐迪南疲惫地用手掌捂住了脸。 

 他为了帝国的和平所做的一切,都因那一颗子弹而化为乌有。 

 但如今,他是奥匈帝国的皇帝,必须承担起引领帝国前行的责任。 

 而帝国,也在催促他做出决断。 

 “陛下,您是否已经做出决定?” 

 “贝希托尔德。” 

 不知何时,外交大臣利奥波德·贝希托尔德(leopold berchtold)已经站在弗朗茨·斐迪南德的身后,静静地等待着。他沉重地叹了口气。 

 与此同时,因有过矛盾的埃伦塔尔去世后,于去年重新担任总参谋长的赫岑多夫也站在一旁,默不作声地施加压力,等待着新皇的命令。 

 “难道,除了战争,真的别无他法吗?” 

 “陛下,如今整个帝国都在高呼向塞尔维亚复仇的口号,呼声一日高过一日。您应当清楚,若是违背这股潮流,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听到贝希托尔德的话,弗朗茨·斐迪南闭上了眼睛。 

 他从未想过要发动战争。 

 这一点,他过去对塞尔维亚的怀柔政策便足以证明。他一直在努力化解奥匈帝国内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以求维持帝国的稳定。 

 ‘不管是胜是败,奥匈帝国都难逃劫难!’ 

 若战败,帝国将毁于一旦;即便胜利,也会因作为战利品而吞并的塞尔维亚领土和斯拉夫人,使本就脆弱的奥地利与匈牙利的政治平衡彻底崩塌。 

 无论如何,骤然的变局都将给奥匈帝国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 

 局势正在向着不可逆的方向滑落。 

 奥匈帝国内主战派的代表赫岑多夫,他比任何人都更积极地鼓吹对塞尔维亚开战。而确认皇帝遇刺事件的幕后黑手正是塞尔维亚臭名昭著的“黑手社”后,贝希托尔德也放弃了此前的谨慎立场,转而支持赫岑多夫。 

 但比起这两人,帝国上下民众的愤怒才真正令人胆寒。 
 他们的怒火,比原本历史上弗朗茨·斐迪南大公遇刺时还要炽烈。整个帝国群情激奋,誓要让那个杀害了帝国尊贵皇帝的巴尔干疯子——塞尔维亚付出血的代价。 

 而对弗朗茨·斐迪南一世而言,这种炽烈的仇恨是他根本无法压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