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哥们?我咋救了德皇文抄列文虎克一号机

第131章 时代的抉择(第2页)

 到时候,皇室和政府的处境可想而知。 

 弗朗茨·约瑟夫生前已是个令人头疼的存在,而现在,他死后依然给世界留下了难题。 

 “换句话说,无论是我们,还是俄罗斯,都终究无法避免被卷入这场战争。” 

 冯·法金汉的声音依旧冷硬,汉斯缓缓点了点头。 

 如今,天启四骑士已经跨上战马,战争女神亦已握紧长枪。 

 “现在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战争。” 

 听到汉斯的断言,皇帝深吸了一口气,陷入前所未有的沉思。 

 对任何一位君主而言,这都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 
 尤其是威廉二世——他表面上强势,实则内心敏感脆弱。 

 沉默良久,终于,他缓缓开口: 

 “汉斯,告诉我,我们能赢得这场战争吗?” 

 “当然,陛下。” 

 汉斯毫不犹豫地回答。 

 “而这,正是我来到这里的理由。” 

 在他话音落下的瞬间,皇帝的神情逐渐坚定,随即,他郑重地点了点头,开口说道: 

 “汉斯。” 

 “在,陛下。” 

 “去通知奥匈帝国大使——德意志帝国将坚定支持奥匈帝国,并与之并肩作战,直到最后。” 

 “谨遵圣命。” 

 汉斯微微低头,接下皇帝的命令。 

 德意志帝国,已经做出了决定。 

 现在,该轮到其他人抉择了。 

 “陛下,奥匈帝国已向塞尔维亚递交最后通牒。德意志帝国也已宣布无条件支持奥匈。” 

 “呼比利,这个急性子。”尼古拉二世长叹一口气,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最后通牒的内容是什么?” 

 “无条件投降。” 

 在即将改名的圣彼得堡冬宫内,尼古拉二世沉重地叹了口气。 

 毕竟,死的不是别人,而是弗朗茨·约瑟夫,一国之君的陨落。 

 包括俄罗斯帝国在内的列强们早已认定,奥匈帝国必然会对塞尔维亚采取强硬措施。因此,奥匈向塞尔维亚提出苛刻要求也并不令人意外。 

 “陛下,我们绝不能抛弃塞尔维亚!” 

 然而,无论奥匈的举动是否合理,俄罗斯帝国都不可能坐视它对塞尔维亚发动攻击。 

 不,确切地说,是绝不能坐视不管。 

 两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让俄罗斯深感挫败,别说将巴尔干半岛完全纳入势力范围,就连保加利亚也脱离了俄国的影响。若俄罗斯这次再抛弃塞尔维亚,不仅几十年来在巴尔干半岛苦心经营的影响力将彻底瓦解,泛斯拉夫主义的旗帜也会随之倒下。 

 俄罗斯的贵族和军方绝不会容忍这一点,他们不断施压,动摇着对战争犹豫不决的尼古拉二世。 

 更何况,俄国国内的舆论也倾向于援助同为斯拉夫兄弟的塞尔维亚。而塞尔维亚的埃莱娜公主、黑山的公主们更是泪眼盈盈地向沙皇哀求,使得心软的尼古拉二世渐渐倾向于出手相助 

 “但真的必须下达全国总动员令吗?承诺支援塞尔维亚,并下达局部动员令,难道还不够?” 

 沙皇依旧举棋不定,不愿迈出那关键的一步。 

 这让俄国的将领们感到无比焦急,几乎要被逼疯了。 

 在他们看来,这种局势下,局部动员根本毫无意义。 

 “陛下,若奥匈帝国抢先下达总动员令,我军将处于极端不利的局面。” 

 “是啊,我们必须尽快完成总动员,并做好战争准备!” 

 “可若我们下达总动员令,不就会刺激德国吗?”尼古拉二世仍有所顾虑。 

 “他们也有两线作战的压力,不会轻易主动介入。” 

 尽管沙皇仍在犹豫,俄军高层却毫不退让。 

 他们当然知道,总动员令极有可能激怒德国,但在他们的认知里,战争的胜负最终取决于谁能更快下达总动员令,谁能集结更多的兵力。 

 而且问题在于,不只是俄国军方会这样想,各国军方都是如此认为的。 

 如果奥匈帝国抢先宣布总动员呢? 

 那俄罗斯将无力做出迅速的军事反应,只能眼睁睁看着敌人占据优势地位。 

 这意味着战争的失败。 

 因此,无论风险如何,俄国的将领和贵族们都坚持,必须尽早未雨绸缪,下达总动员令。 

 他们都选择性地忽视了一点——或许正是这种想法,一步步推动着战争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