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哥们?我咋救了德皇文抄列文虎克一号机

第138章 联军会议(第2页)

 但也仅此而已。 

 毕竟做出最终决策的是法国政府和法军参谋部,责任不在他。而且这件事对他而言没有任何暴露的必要,因此还是让它成为永远的秘密吧。 

 “接下来,由我继续说明战况,勒曼中将。” 

 “明白,请讲,法金汉总参谋长。” 

 勒曼中将退后一步,法金汉则思索片刻,摸着下巴,用指挥棒指向地图上的各处,开始讲述接下来的战况。 

 “目前,克鲁克的第一集团军和比洛的第二集团军正与比利时军并肩作战,对抗比利时境内的法军。豪森的第三集团军驻守阿登,而阿尔伯特王储的第四集团军、艾内姆的第五集团军以及鲁普雷希特王储的第六集团军则在埃纳河一线发动攻势。” 

 如果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比较熟悉的人,可能会发现一些违和之处。 

 比如,为何第五集团军的指挥官不是历史上的威廉皇储,而是前战争部长艾内姆? 

 原本驻扎在西线的约西亚斯·冯·黑林根(josias von heeringen)的第七集团军又去了哪里? 

 答案是——第七集团军被派往东线了! 

 至于威廉皇储本人,则前往了第八集团军代替兴登堡担任军司令,并由鲁登道夫辅佐。 

 艾内姆则被任命为第五集团军司令,以填补皇储留下的空缺。 

 事实上,在原本的历史中,艾内姆后来也接替豪森,成为第三集团军司令,因此这样的调整并无不妥。 

 “而且坦能堡战役的指挥官,很可能像历史上的兴登堡一样,成为德国的英雄,并由此影响深远。” 

 鲁登道夫本就是坦能堡战役的关键人物之一,现在也已经被汉斯牢牢掌控,因此问题不大,但兴登堡就不同了。 

 至于原历史上兴登堡之前的第八集团军司令马克西米利安·冯·普里特维茨(maximilian von prittwitz),因为他在原历史中未战先怯,认为无法战胜俄军而精神崩溃,根本无法担当大任,因此直接略过。 

 所以,这次就让威廉皇储来代替兴登堡,成为坦能堡的英雄吧。 

 反正实际指挥权还是掌握在鲁登道夫手里,而威廉皇储本身也有一定的军事才能,这样安排并无大碍。 

 “不过,由于法军的顽强抵抗,目前战线陷入僵持状态。我军正在构筑堑壕,调整兵力,为下一场战役做准备。” 

 “那我们是否可以增派兵力?” 

 一名不知名的英国将领发问,汉斯摇了摇头,开口解释道: 
 “俄军的行动比预想中更快。看来法国人已经向沙皇施压,让俄国加快进攻步伐。因此我们德军也必须准备迎战俄军,无法再向西线调派更多部队。” 

 “那就意味着,我们联军必须尽快在比利时战线展开攻势,压制法军。” 

 阿尔贝一世的这番话,得到了在场德军将领们的认同,包括汉斯和法金汉在内也纷纷点头。 

 比利时方面迫切希望收复被法军占领的瓦隆地区,而德军己方也希望通过西线攻势牵制法军的兵力。因此,在比利时发动攻势是必然。 

 “我军第一集团军将与比利时军联手,从布鲁塞尔方向发起进攻,第二集团军则将越过默兹河,对瓦隆南部展开攻势。因此,我们希望英军能在准备就绪后,从根特与伊普尔(ypres)方向发动进攻。” 

 “英军同意配合比利时战役,但法金汉总参谋长的讲话,实在令人不悦。” 

 “嗯?” 

 弗伦奇,你这话什么意思? 

 “英军何时、何地作战,由我们自己决定。我希望,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能够明确界限。” 

 弗伦奇的语气十分强硬,使得法金汉和其他德军将领的脸色都变得难看起来。 

 ——这场冲突,终究还是发生了。 

 由于联合军总司令官这样的职位尚未确立,指挥权问题自然不可避免地成为争论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