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哥们?我咋救了德皇文抄列文虎克一号机

第152章 奥匈反攻?(第2页)

 奥匈军与塞尔维亚军仿佛没有退路一般,正面交锋,残酷的堑壕战每天都吞噬着数百、乃至数千士兵的生命。 

 “呃呃啊” 

 “aanyu(妈、妈妈)” 

 奥匈士兵们被塞尔维亚军的子弹击中,倒地哀嚎,脏器外溢,最终在痛苦中死去。 

 无论是奥地利人、匈牙利人、克罗地亚人还是捷克人,都在这片土地上平等地死去。 

 奥匈军队内部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至少在成为尸体后已不再是个问题。 

 “不能后退!若是连这里都守不住,我们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已故的弗朗茨·约瑟夫陛下?给我继续冲锋!” 

 然而,尽管波蒂奥雷克对塞尔维亚的复仇热情高涨,但他的指挥才能却远远配不上他的野心。他无视惨重的伤亡,不断命令士兵们冲入塞尔维亚军的堑壕。 

 其他奥匈军官的态度也如出一辙。 

 他们原本就因在塞尔维亚战线和加利西亚战线上的失败,屡屡被视作“没用的亲戚”,每天都被与精锐的德军相提并论,羞辱得体无完肤。 

 因此,这一次,他们必须取得成果,不惜一切代价。 

 当然,这只是高层的想法,而那些被迫端着步枪冲锋的前线士兵,则只能咬牙切齿地瞪着拿枪逼迫他们冲向死亡的军官,拼死向塞尔维亚军扑去。 

 ——嗡嗡嗡 

 “敌机来袭!” 

 “趴下!” 

 ——轰!轰隆! 

 另一方面,塞尔维亚军的处境同样不容乐观。 

 德意志帝国不仅为支援奥匈军,抽调了部分原本用于西线的物资,还在坦能堡和马祖里湖大捷后,调拨了一部分东线的空军至塞尔维亚战场。 

 塞尔维亚军不仅要面对冲入堑壕、手持机枪的奥匈士兵,更要承受头顶不断倾泻子弹、炸弹与火箭弹的德军战机的袭扰。 

 ——隆隆隆 

 而德军给予奥匈军的支援,远不止于此。 

 “前方发现敌军装甲车!”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德军的新型武器——埃尔哈特装甲车(ehrhardt straenpanzerwagen)已然冲破塞尔维亚军的防线,疯狂地扫射着四周。 

 这些装甲车原本是为东线战场准备的,但法金汉基于他自己的判断调整了战术,优先投入塞尔维亚战场,以便尽快结束这场拖累中央同盟的战事。 

 “普特尼克元帅!我们的炮弹快用完了!” 

 “唉真怀念当初在巴尔干战争时,不必担心弹药的日子。” 

 面对敌军的装甲车,塞尔维亚军几乎毫无对抗手段,唯一能做的,只有拼死贴近敌人,用血肉之躯发起自杀式攻击。而更致命的问题是,他们的补给已然枯竭。 

 武器、弹药、军服、鞋靴样样短缺,尤其是炮弹库存见底,令局势雪上加霜。 

 “就没办法提高炮弹产量吗?现在我们的炮兵根本无弹可用!” 

 “对不起,元帅阁下,我们也无能为力” 

 塞尔维亚的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境内仅有的一家炮弹工厂,日生产量不过百发,根本无法满足战争需求,更没有资源与能力建立新的工厂。 

 相比之下,奥匈帝国虽然战略指挥一团糟,但至少还算是“一流强国”,后勤补给非常充足。就像在战场上,奥匈军全员都能穿着防水军靴奔跑,而塞尔维亚士兵只能穷得连鞋都买不起,光着脚在战场上奔跑。 

 甚至,战场上还发生了塞尔维亚士兵为争夺阵亡奥匈士兵的鞋子而大打出手的荒唐场景。 

 “但我们绝不能放弃!如果我们败了,塞尔维亚就完了!我们必须坚持到底!” 

 “是,元帅!” 

 尽管形势极为不利,但在名将拉多米尔·普特尼克的指挥下,塞尔维亚军凭借堑壕、机枪与铁丝网的防御,硬生生顶住了奥匈军的攻势。 

 照此下去,奥匈军恐怕将再次吞下失败的苦果。 

 然而—— 
 “普、普特尼克元帅!大事不好了!希腊和保加利亚向本国宣战,并已越境进攻!” 

 “不,不!不!” 

 胜利女神,终究不再眷顾塞尔维亚。 

 “保加利亚的儿郎们,铭记上次巴尔干战争的耻辱!铭记被塞尔维亚那些背信弃义的垃圾践踏的祖国!这份仇恨唯有鲜血才能偿还!化身复仇之焰,将塞尔维亚的一切焚烧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