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哥们?我咋救了德皇文抄列文虎克一号机

第173章 丘吉尔:我有一计

 【死里逃生的英国远征军,伤亡人数超过十万。】 

 【大英帝国历史上最惨痛的败战。】 

 【愤怒的市民痛斥亲人之死——“阿斯奎斯和弗伦奇,把我们的儿子还来!”】 

 【英国全国掀起对首相无能的批判——阿斯奎斯内阁的垮台信号?】 

 “哈好不容易把火熄了,这该死的媒体又拼命往里边添柴。” 

 阿斯奎斯看着满是对自己的批判和指责的报纸,随手将其丢进垃圾桶,一脸疲惫的双手捂住了脸。 

 就在伊普尔的友军成功撤离,让他稍微松了口气的同时,关于他的问责声浪也随之席卷全国。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整整十三万名英国士兵,在伊普尔的战壕里牺牲或受伤。 

 这样的惨剧,必然需要有人负责,而公众怒火最先烧向的,便是作为战时领袖的阿斯奎斯首相。 

 “这该死的战争,只会不断折磨我” 

 难道他会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吗? 

 绝不。 

 “没错,我的确命令弗伦奇发起攻势,但我从未要求他必须进攻伊普尔,也没让他自投法军的陷阱。” 

 然而,无论是他的敌人,还是曾经的友人,如今全都把矛头指向了他。 

 甚至连他敬重的国王陛下,也是如此。 

 就连他曾倚重的财政大臣大卫·劳合·乔治,如今也彻底背弃了他,在公众面前大肆批评他无能,称他根本不适合担任战时首相,若再让他继续执政,自由党政府将彻底瓦解。 

 老实说,这番话并非毫无道理。 

 阿斯奎斯或许算得上是个合格的和平时期领导者,但在战争爆发后,他的行动迟缓,缺乏果断,一直以来都受到批评。 

 ‘无论如何,不能再放任劳合·乔治胡作非为下去了。’ 

 劳合·乔治的倒戈,不仅让议会动荡,连内阁大臣们都受到了影响。 

 就连一向坚定支持他的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似乎也因为他在奥斯曼问题上支持了丘吉尔而心生不满,逐渐与他保持距离。而下议院议长、强硬的反俄派布莱克本子爵约翰·莫利(john morley),也已经倒向了劳合·乔治。 

 ‘好在基奇纳和内政大臣雷金纳德·麦克纳(reginald mckenna)仍然支持我’ 

 但这份支持,又能持续多久呢? 

 经历了一次次信任者的背叛,阿斯奎斯已经不敢抱有太多信心。 

 至于丘吉尔嗯,他还是那个丘吉尔。 

 ‘无论如何,我也不能让自己成为替罪羊。’ 

 这不仅仅是冤枉的问题。正如报纸和广播大肆渲染的那样,最坏的情况是,他可能会被赶下首相之位。 

 而届时,那个位置就会落入背叛者劳合·乔治,或者保守党领袖安德鲁·博纳·劳(andrew bonar law)的手里。 

 “我们需要换掉约翰·弗伦奇。” 

 “您是认真的吗,首相?” 

 阿斯奎斯的话,让他的秘书不禁露出担忧的神色。 

 众所周知,弗伦奇的性格更像是一头嗜血的猛犬,而非温顺的绵羊。 

 而猛犬一旦被逼入绝境,便会见什么咬什么。 

 秘书最担心的,便是他的怒火会直接撕向首相。 

 “必须有人对这次惨败负责,这是无可避免的。” 

 但阿斯奎斯已别无选择。 

 英国民众因至亲战死的悲愤,需要一个牺牲品来平息。 

 那么,这个牺牲品就不能是他,而必须是别人。 

 而作为战败的统帅,约翰·弗伦奇无疑是那个最合适的人选。 
 “去通知基奇纳战争大臣。他和弗伦奇一向不和,应该不会反对。” 

 对于约翰·弗伦奇来说,除了主动辞去统帅之职,他已别无他选。 

 与其遭受羞辱,被剥夺军职,不如趁尚存体面时,主动请辞。 

 更何况,这里是大英帝国,而非那个把文官统治当成笑话的德意志帝国。 

 当首相下令问责时,又岂是区区一个总司令所能抗拒的? 

 “想要撤换我?哈!下达进攻命令的时候是谁,现在又想把所有责任都推到我身上?!” 

 但不得不说,阿斯奎斯的想法未免太过浅薄。 

 因为就在约翰·弗伦奇得知他们决定拿自己来当替罪羊的瞬间,这位将军就已经开始暴跳如雷,口中的怒吼几乎要喷出白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