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哥们?我咋救了德皇文抄列文虎克一号机

第175章 大意失非洲

 1913年12月5日,正值意大利军与奥匈帝国军在伊松佐激战之时。 

 与已步入寒冬的欧洲不同,埃及的沙漠依旧被炽热的阳光炙烤着。保罗·冯·莱托-福尔贝克俯瞰着整齐列队的三万名阿斯卡里(askari)士兵。 

 相比于预计至少有十万之众的敌军,他们的兵力明显不足。 

 尽管本国已得知这一情况,并承诺尽快增派援军,但军队的调动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再加上来自利比亚方向的意大利军与法国军已然展开攻势,莱托-福尔贝克只能带着少数驻非洲的德国军官迎战强敌。 

 而身处如此劣势,德国军官们的神情自然难掩忧虑。 

 “司令官阁下,我们真的能守住这里吗?” 

 “虽然法军与意军同样由二线殖民地部队组成,但兵力差距实在过大。更何况,我们的士兵” 

 是黑人。 

 与白人相比,他们的智力较低,战斗力也不及白人。 

 面对至少三倍于己的敌人,在援军抵达前,他们真能守住埃及吗?许多德国军官对此毫无把握。 

 “没问题,我们的士兵比你们想象的更强大、更勇敢,他们完全能胜任自己的使命。” 

 面对军官们的忧虑,莱托-福尔贝克依旧自信满满。 

 赫雷罗战争时的经验让他深知,黑人虽非文明之人,却也不是弱小到不能称为战士。 

 因此,他带着必胜的信念,目光坚定地望向这些来自坦桑尼亚的黑色战士,缓缓开口道: 

 “阿斯卡里们!你们期待已久的战斗时刻已经到来!” 

 他洪亮的声音响彻战场,列队而立的阿斯卡里士兵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他,眼神中满是对这位司令的崇敬。 

 白人军官们向来瞧不起他们,总是轻视、侮辱他们。但莱托-福尔贝克却始终将他们视为德意志帝国的正规军人,真正的战士。 

 而此刻,他口中流淌出的语言,也并非德语,而是坦桑尼亚的通用语,斯瓦希里语(kiswah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