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潜艇战(第3页)
“他们表示以后会注意。”
“就这样?”
“是的,总统先生。”
听到助手的回答,美利坚合众国第28任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疲惫地叹了口气。
看来法国人丝毫没有反省的意思。
“这一切都是战争的错。战争扰乱了曾经高喊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国人的内心。”
本该尽快放下彼此相向的枪口,重获和平。
然而,欧洲人却完全无视了威尔逊多次尝试调停和平的努力,根本不愿听取这位典型的美国人所倡导的自由与和平之道。
相反,他们如同在嘲笑他一般,彼此厮杀不休,亲手动摇着伟大的西方文明基石。
真是令人悲哀而痛心。
“要不要让国务卿威廉·詹宁斯·布赖恩(william jennings bryan)对法国施加更强硬的压力?”
“不,不必。既然他们已经表态会注意,就先观察一阵吧。我可不想逼急了法国,结果反倒让那个战争狂人罗斯福高兴。”
虽然在与塔夫脱的竞争中失利,将总统之位拱手让给了威尔逊,但西奥多·罗斯福依旧在共和党内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并不断鼓吹美国应当介入欧洲战争。
他高喊着要为了欧洲的自由,与英国和德国并肩作战,击败践踏中立国比利时的法国,以及东欧的压迫者——俄罗斯。
在威尔逊看来,这简直是荒谬至极的胡言乱语。
英国姑且不论,德国及其盟友奥匈帝国虽然名义上是立宪君主制,实则仍是落后的专制国家。
更何况,德国虽在解放波兰等东欧国家,但这真的是在给予他们自由吗?
不过是担心直接吞并会带来麻烦,才选择间接控制罢了。
然而,罗斯福却对德国抱有好感,真不知道是真的不了解,还是刻意选择性忽视。
更别提战争初期,英国与德国还都曾派遣代表团前来兜售战争债券,而罗斯福对他们也都给予了帮助,这已经说明了一切。
对此,威尔逊深感不悦。
‘或许都是因为那个汉斯·冯·乔,那个潜伏在德皇身后的阴险亚裔。’
众所周知,罗斯福与汉斯·冯·乔关系密切,甚至曾亲自出席他的婚礼,而新娘正是德国公主。
“总之,形势令人担忧。战争的火焰不仅未曾熄灭,甚至开始波及美国,而像罗斯福那样嗜血的野兽也在喧嚣不休。”
更让威尔逊感到不快的是,战争的主导权掌握在他极为反感的德意志帝国手中。
如果事态持续发展下去,那个远离自由的专制国家,那个由黄种人扶持的帝国,或许会最终主宰欧洲的命运。
‘眼下,日本已然强大到足以威胁美国在太平洋的利益,而德国更是在黄种人的操纵下日渐壮大’
昔日德皇威廉二世曾发出“黄祸论”的警告,如今,这一预言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当然,威尔逊自认为自己的这种想法,绝对没有威廉二世的女儿最终找了一位亚裔驸马,狠狠地背刺了曾与其在“黄祸论”问题上高度共鸣的他的原因。
总之,局势极为棘手。
本以为英国能够牵制德国,因此美国一直袖手旁观。
但现在看来,英国的处境愈发岌岌可危。
若法俄联盟能够奋力抵抗,削弱德国的力量,那倒还好,可从战争形势来看,这恐怕难以如愿。
‘总得有人站出来,为了守护欧洲的自由,为了抵挡黄种人对西方文明的威胁,对德国施加遏制。’
可是谁来扮演这个角色呢?
威尔逊的忧虑日益加深。
——————
求爱发电支持,求免费礼物支持,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