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汉斯必须死!
[东线战事的终结仍然遥遥无期?]
[某匿名政府官员称,俄国临时政府的举动不过是垂死挣扎]
“俄国临时政府依然没有对和平谈判作出任何回应吗?”
“是的,虽然多少预料到了这样的局面,但原以为他们至少会象征性地提起一次和平谈判,没想到竟然完全没有动静,倒是有些意外。”
看来,俄国临时政府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停战。
那些满怀希望,期盼东线战争即将结束的人们,恐怕要大失所望了。
而对于因革命爆发、沙皇被推翻而一度惊恐万分的法国及其盟友而言,这无疑是一剂安慰剂。
当然,这种安慰极其脆弱,随时可能消散,因此他们的危机感依旧挥之不去。
据说由于与美国的摩擦,杜梅格下台,而亚历山大·里博继任法国总理后,之前暂缓的无限制潜艇战似乎又有重启的迹象。
“好在他们似乎无意处决沙皇一家,总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不过,黑森大公恩斯特·路德维希(ernst ludwig karl albrecht wilhelm/即亚历山德拉皇后的哥哥)还是焦虑不安,催促我们尽快将他的姐姐和妹妹接走。”
听到汉斯的话,比洛总理露出一副被迫接下烫手山芋的疲惫神情。
毕竟,关于沙皇一家是否该在德国避难,国内也争论不休。
“特奥巴尔德,关于沙皇避难的问题,国内舆论如何?”
“鉴于亚历山德拉皇后是德国人,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在削弱俄国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因此人们基本愿意接受她、她的妹妹伊丽莎白大公夫人,以及沙皇年幼的子女。”
贝特曼-霍尔维格副总理答道。
“但对沙皇本人,反对声很大。”
“也是。谁愿意看到敌国的皇帝在德国安享晚年呢?汉斯,我看还是先让沙皇在德国短暂停留,随后再送往其他地方吧。”
“明白,我会先与丹麦政府商谈此事。”
丹麦毕竟是尼古拉二世的母亲,玛丽亚皇太后的娘家,又是中立国,对沙皇的敌意不算强烈,应该不会拒绝。
“还有,我们小王子的恋爱问题也得解决。好在陛下对此持肯定态度,否则局面会更加难看。”
在罗曼诺夫家族看来,这种行为无异于是将奥尔加女大公当作战利品一般瓜分,令人愤懑。
但汉斯又能做什么呢?他只能想办法把话说得好听些。
毕竟,约阿希姆一天要打好几通电话,催问奥尔加什么时候能来,汉斯甚至感觉听他的声音比听自己女儿弗里德里克的还多。
说实话,他十分担心,如果自己这位小舅子最终无法迎娶奥尔加,会不会像原本的历史一样,因抑郁而选择用枪结束自己的生命
“唉,要是临时政府有结束战争的觉悟,我们现在的局势会轻松许多。”
“谁说不是呢?俄罗斯帝国已经覆灭,但俄国人似乎还没认清现实。”
比洛总理皱起眉头,满脸不悦,贝特曼-霍尔维格副总理对此深表认同。
“不过,我倒也能理解临时政府的决定。毕竟一旦战败,他们不仅要承受失败的耻辱,还要割让大片领土,这可不是容易接受的。”
“副总理说得对。当然,促使他们做出这个决定的,恐怕还不只是这些。”
“还有别的原因?”
“资本家。”
目前掌权的自由派政客和资产阶级,比起立刻结束战争,更希望尽可能地延长战事。
战争意味着财富。
战争持续得越久,资产阶级就能获取更多的利益,因此,他们毫不犹豫地支持继续作战,以最大化自身收益。
或许听起来让人作呕,但这就是俄国临时政府的现实。
这些资产阶级想要的,不过是铲除沙皇和贵族,让自己掌握政权的政治革命,而非真正改变整个俄国。
这也可以从革命后的局势看出,尽管比沙皇时代略有改善,但工人的待遇并未发生本质变化,土地依旧掌握在地主手中,犹太人和其他少数民族仍然受到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