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脉法(七)(第2页)

 再瞧瞧这个,“摇头言者,里痛也”。想象一下,有个人跟你聊天,聊着聊着就开始摇头晃脑,跟跳广场舞的大妈似的,别以为他是想给你来段即兴表演,其实他可能肚子里某个地方正疼得要命呢!这时候你可别光顾着笑,赶紧问问他哪儿不舒服,说不定还能救他于水深火热之中呢!

 “行迟者,表强也。”这条挺有意思的,说的是走路慢悠悠,跟散步大爷大妈有一拼的人,可能是因为他们体表的气血太旺盛,导致身体有点“热胀冷缩”,行动起来就不太利索了。不过,也有可能是单纯的懒癌晚期,哈哈,开个玩笑,但确实,有时候运动一下,出出汗,能让身体更舒畅哦!

 说到坐姿,张仲景仙师也有一套。“坐而伏者,短气也。”如果你看到有人坐着的时候喜欢往前趴,跟小猫咪晒太阳似的,那可能是他呼吸不太顺畅,感觉气不够用。这时候,咱们得温柔点,别逗他笑,万一笑岔气了,可就真成“短气”了!

 还有更绝的,“坐而下一脚者,腰痛也”。想象一下,有人坐着的时候,不自觉地把一条腿耷拉下来,跟二郎腿似的,但又不是那么优雅,那他可能是腰痛得厉害了。这腰啊,就像是咱们身体的“承重墙”,一不留神,就容易出问题,所以啊,平时还是得多做做“腰部保健操”,别让腰提前“退休”了!

 最后,咱们来点高难度的。“里实护腹,如怀卵物者,心痛也。”这句话听起来有点绕,但意思很明了。如果有人老是用手护着肚子,好像怀里揣了个大鸡蛋似的,走路都小心翼翼,那很可能是心痛的表现。心痛可不是小事,得赶紧去看医生,不然啊,心脏这个小马达要是罢工了,咱们可就得跟这个世界说拜拜了!

 想象一下,你正悠闲地走在古代的小巷里,突然听到一阵长长的叹气声,那声音啊,就像是从天上飘下来,然后又悠悠地沉入地下,这时候,张仲景仙师就会捋着胡子,慢悠悠地说:“嗯,这位朋友,你的病啊,在上焦,也就是心肺那块儿。可能是最近工作压力大,或者是跟家里那位小吵了一架,心情不畅,气都堵在上面了。” 哈哈,这下你知道了吧,长叹一口气,还能暴露你的“心病”呢!

 反过来,如果有人叹气是从脚底往上冒,然后直冲云霄似的,张仲景仙师就会笑眯眯地说:“嘿,这位哥们儿,你的病根儿在下焦,肾啊、膀胱啊这些地方得注意啦。是不是最近熬夜太多,或者是那个……嗯,你懂的,频繁了点儿,导致肾气不足啊?” 听听,这简直就是中医版的“读心术”嘛!

 再来说说那出入急促的叹气声,就像是被狗追了八条街,上气不接下气的。这时候,张仲景仙师会眉头一皱,严肃地说:“中焦有痛处啊,胃啊、肝啊、脾啊这些五脏六腑的小宇宙可能不太和谐了。是不是最近吃坏了肚子,或者是心情太紧张,胃都跟着抽筋了?” 哈哈,这简直就是中医界的“福尔摩斯”,听声就能破案!

 更绝的是,如果有人唧唧歪歪地叹气,就像是被蚊子叮了一口,痒得难受又抓不到的那种感觉。张仲景仙师就会轻轻摇头,同情地说:“哎,这位同志,身体疼痛难忍啊,可能是哪里扭到了,或者是长期劳累导致的肌肉劳损。赶紧找地儿歇歇,不然这身体可就要罢工啦!”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张仲景仙师简直就是人体扫描仪,一扫就知道哪里不对劲?

 接下来,咱们来点更有趣的。如果有人被问到病情,却先是一脸不愿意说,然后眼泪哗哗地往下流,张仲景仙师就会拍拍他的肩膀,温柔地说:“小伙子/小姑娘,心里有苦说不出啊,忧郁症可能已经在敲门了。记得多找朋友聊聊天,或者来找我这个老中医,咱们一起喝喝茶,聊聊天,把心里的疙瘩解开。” 哈哈,这简直就是中医界的“心理咨询师”,治病又治心!

 更厉害的是,如果有人被问到病情,直接沉默是金,眼泪却像断了线的珠子,止都止不住。这时候,张仲景仙师就会眼神柔和,仿佛能穿透人心:“朋友,心里藏着大秘密呢,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别担心,我这儿是安全的港湾,说出来,咱们一起想办法。” 哎呀,这简直就是中医界的“知心姐姐”,让人心里暖洋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