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病脉证并治(二)(第2页)
张仲景仙师详细解释道:甘草啊,还是那个调和药性的好手。黄芩呢,能清热燥湿,对付一些热症可是有一套的。干姜啊,还是那个温中散寒的能手。半夏呢,能燥湿化痰,还能降逆止呕。人参嘛,还是那个大补元气的宝贝。黄连啊,能清热燥湿,还能泻火解毒。大枣呢,能补中益气,还能养血安神。
小弟子一脸崇拜地说:师父啊,您真是博学多才啊。这些方剂和药材的作用和功能,您都了如指掌啊。
张仲景仙师谦虚地笑道:哪里哪里,这都是古人传下来的智慧啊。我只是把它学来,再教给你们罢了。
小弟子不住点头:嗯嗯,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不过啊,师父,我还有个问题想问您。
张仲景仙师微笑地说:什么问题?尽管问吧。
小弟子疑惑地问:就是那个脉象啊,您刚才说寒邪侵袭心脏会导致脉象变化,那具体是什么样的脉象呢?
张仲景仙师详细解释道:这个啊,可是个大学问。一般来说啊,寒邪侵袭心脏的时候,脉象会变得沉迟无力。沉呢,就是按下去才能摸到脉;迟呢,就是脉跳得慢。这种脉象啊,就说明心脏功能受到了影响,阳气不足了。
小弟子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啊。那要是遇到这种情况,是不是就可以用通脉四逆汤来调理了?
张仲景仙师点头说道:没错,通脉四逆汤就是专门对付这种沉迟无力的脉象的。它能温阳散寒,回阳救逆,让你的心脏重新焕发生机。
小弟子一脸兴奋地说:太好了,这下我可有信心对付这种寒病了。
张仲景仙师微笑地说:有信心是好事,但也要记得,方剂虽好,也要对症下药哦。可不能随便乱用哦。
小弟子点头应答:嗯嗯,我明白了。师父啊,您真是我的救命稻草啊。每次遇到问题,只要找您,就一定能找到答案。
张仲景仙师大笑:哈哈哈,你这孩子啊,真是会说话。不过啊,我也得提醒你,学医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哦。要想成为真正的医者,可得下苦功夫啊。
小弟子坚定地说:师父啊,您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争取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医者。
张仲景仙师赞许地说:好样的!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好了,时间不早了,你也该回去学习了。记得啊,要持之以恒哦!
有一天,小弟子满脸疑惑地跑来问张仲景仙师:“师父啊,我有个问题想请教。如果一个人得了寒病,肚子胀得跟气球似的,还咕咕叫,吃点东西都不消化,拉出来的都是没消化完的食物,严重的时候脚都软了,站都站不稳,脉摸起来又慢又涩,这该咋整啊?”
仙师一听,笑眯眯地说:“哟,你这是碰到难题了呀!没问题,咱们早就给这病起好名字了,也备好了方子。来,听我细细道来。”
“这人啊,一旦寒邪钻进了脾里,就会出现你说的这些症状。这时候,就得请出咱们的‘理中汤’大将军了!这理中汤啊,可是个暖胃暖脾的好东西,专门对付这种寒邪作祟的。”
“那理中汤是怎么做的呢?别急,我这就给你说说。首先,你得准备好人参15克(三两,记住啊,古代的一两咱们现在就算它5克),干姜15克,甘草15克,还有白术15克。这四味大将,一个都不能少哦!然后,你把它们一股脑儿地扔进八升水里(别担心,咱们现在用锅煮,八升水大约就是个大锅的量),用大火烧开,再小火慢炖,直到水熬成了三升,就像熬汤一样。熬好了之后,把药渣子捞出来扔掉,剩下的汤分成三份,早中晚各喝一份,保证你暖洋洋的,寒邪都吓得跑远远的!”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眼睛直发光:“哇,这么神奇啊!那要是这寒邪还更嚣张,跑到大腿根那儿去了,让人疼得弯不下腰,站不直腿呢?”
仙师哈哈一笑:“你这小家伙,问题还真不少!这时候啊,咱们就得请出另一位大将——‘枳实白术茯苓甘草汤’了!这方子啊,专门对付那些顽固不化的寒邪,让它们知道谁是老大!”
“怎么做呢?听好了啊!你得准备枳实四个(这个嘛,大小不一,你就挑中等大小的吧),白术15克,茯苓15克,还有炙甘草5克(记住啊,炙甘草就是炒过的甘草,更温和一些)。把这四味药材也扔进锅里,用六升水煮,煮到剩下三升汤。同样地,把药渣子扔掉,剩下的汤分三份,早中晚各喝一份。保证你喝完之后,大腿根那儿就不疼了,又能活蹦乱跳了!”
小弟子听得连连点头,心里那个美啊,仿佛自己已经成了治病救人的小神医了。不过,他还是没忍住问了一句:“师父啊,这些药材都有啥用呢?为啥能治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