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7 番薯,农业圣物

番薯,在后世琳琅满目的众多粮食品类中可能不显山不露水,但是在熊午良这个时代,那就是纯纯的农业圣物!




在后世,番薯亩产可达3000至5000斤,在优质肥沃的土地上,亩产甚至可能达到八千至一万斤左右!




而且这玩意不挑地,就算是贫瘠的山地,种下去也一样能长出一串儿一串儿的小番薯——充其量就是产量低一点罢了。




不过,温蚺带回来的番薯苗还比较原始——不像后世的番薯苗,经历了多年的选种和培育……现在温蚺带回来的番薯苗,亩产肯定没有后世那么高,但是保底1000斤左右应该还是有滴!




换算一下,这相当于亩产粮食十石左右……而且不挑地皮!山坡上也能种!




这是什么概念?




在战国之世——最优质的肥沃土地上,亩产粮食一般能达到二石左右……至于普通的田地或者是稍微贫瘠一点的土地,亩产甚至只有可怜的一石左右。




当初昭怀王善待熊威,将弟弟的封地定在了曲阳,便都是上好的肥沃土地。




在熊午良摄政楚国之后,在整个楚国大力推动四县封地的先进经验,大力推动农业技术改革——包括要求书院的农家宗师们选育良种、推动沤肥之法、推广新式农具等等。




在提高种田效率的同时,单位亩产也有所提高。




平均下来,大概能达到亩产三至四石……这几乎已经是翻倍的提升了!




而番薯呢?




亩产十石!




相当于比农业技术改革之后的楚国,亩产还要提升了接近三倍!




这是怎样恐怖的数字!




再通过曲阳书院的农家宗师们培育改良几代之后……那亩产,就更不得了咯。




熊午良口中的所谓‘百年内,大楚再无饥馑之苦’,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也绝不只是一句虚言而已。




在真实历史上,番薯是在明朝时期,由吕宋传入中原。




关于这一段,还有个有趣的小故事——




说是明朝嘉靖年间,有个叫陈振龙的人,这厮出生在福建长乐,出身于一个官宦人家。因为在官场上过得不顺利,于是决定弃儒从商,开始在海外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