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刀黄粱记山下岭头人

第十章 位卑不敢忘恩公,辗转数载终得刀(第2页)

就在三个人各有心事的时候,传令兵来了,转达下来两个命令:一是叫铁匠去陌刀营报道,即日起晋升为陌刀营刀手!二是叫少东家和黝黑少年去校场集合,教导训练昨日征召进来的新兵!

天下的事可能就这么凑巧,两件事刚好跟他们三个人有关。铁匠去陌刀营虽然意外,但也算是情理之中。铁匠的实力本身就是他们中最强的,以前的陌刀营因为人员齐整,而且执刀人基本都是贵族分支,他们这些人身份不够的,实力再高,也根本没那个门路。现在因为战乱,陌刀营死伤惨重,原来的那些人已经基本快换完了,本来“二分”比重的陌刀营,已经折损到了“一分”,算下来,他们剩下的这一千多人,只有一百多把能用的陌刀了,大前天又折损了二十来个,这次铁匠很荣幸,终于被选进去了。

铁匠异样的兴奋,当了五年多兵了,终于能扛上陌刀了,他眼红那寒光闪闪的陌刀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自从第一眼看见那刀,铁匠做梦都想把他搂到被窝里,抱着他睡觉,那滋味肯定比抱着他那圆呼的老婆儿还要舒服。

大唐军队中没有人不想搂着那把陌刀睡觉的!陌刀营在整个军备队列里,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

在大唐满编的常规军队装备,士兵着装统一都是明光铠,横刀是人手两把,一长一短,弓部的都是牛角大弓,翎羽箭矢,弩部的都是制式连弩,长兵部的还配一把一丈多长的矛,冲锋陷阵的短兵还会配破甲用的小斧和铜锤,至于皮囊水袋那都基本相同。唯独陌刀营的装备不同,他们平时基本不穿成套的铠甲,就算是战时,也是只穿一部分能保护要害的铠甲,像腹部腿部胳膊都是不着甲的,头盔也是特质的,他们也不配弓弩,其他斧锤也不配,那些放干粮饮水的牛皮袋子更是没有,除了腰间一把尺寸略大的横刀,最醒目的就是那把扛在肩上的陌刀了。

陌刀是大唐所有军工装备里最昂贵的,没有之一。他们威力强大,锋刃所加,流血漂杵,贼人只能弃甲曳兵而逃,别说是两条腿的步卒,就是那些嚣张的四条腿骑兵,逃得慢的,一刀下去,也是人马俱碎。那活生生被剖开的场面,看到的人,一辈子都是梦魇。所以陌刀那偌大的名气,都是一刀一刀拿人命砍出来的。

陌刀之下,从无生魂。

所以军中战士一直以成为一名陌刀营的刀手为最高荣誉。

当然了,陌刀的锋芒所指披靡无敌也不是白来的,那可都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一把刀的价值甚至比两匹战马还高。一把陌刀从生铁矿石锻造,到最后交付刀手使用,最少得四年多的时间,这中间的灌钢法,融合法,冷凝法,锻打法,开锋,那真的是书本里写的“精雕细琢方为器,千锤百炼始成钢”。一千五百多个日夜不停的打磨,终成一把把战时收割人命的神兵利器。

有了神兵,自然就要有配得上的勇士。

一把二三十斤的陌刀,可不是一般人耍得起的。普通人耍陌刀,不仅容易闹笑话更容易闹人命,很多人力气不够,小娃耍大锤,挥都挥不动,就算硬撑着举起了刀,不是砸到了自己脚后跟,就是伤了身边的人或物,敌人还没干死,就先把自己撂翻了,所以陌刀刀手的选拔是异常的严苛。

首先你得精通射术,精通了射术才能知道怎么躲闪,敌人的弓弩可是专挑自己的要害打击;然后你要会骑术,要不然你怎么知道骑兵的强势和弱点在哪,陌刀的主要打击对象不是那些站在地上的小步卒,还有那些跨在战马上的大骑兵,不是骑兵,陌刀手都不屑于砍你。接下来你还得爆发力强,陌刀讲究的是一刀立威,全身之力凝聚一处瞬间形成巨大伤害,没有这样暴起的打击力是不行的。还有眼力好耐力好也很关键,更要跑得快,要不然怎么能抢在高速移动的骑兵之前一刀命中要害,然后再去追击那些抱头鼠窜的逃兵,此外还有另外专门适合陌刀劈砍的刀术精要法诀和战场紧急自救术等等,上面这几样都得做到精通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陌刀手。

当然了,这些都是成为陌刀手之后的要求,而在这些标准之前,你得先过最基本的第一关。

力气。

力气才是根本。

陌刀的考核标准第一项就是举刀直击。考核方法就是要捉刀人站好,双手端起手里的陌刀,先向前直刺三十下,再上下劈砍三十下,能在一柱香时间内完成这六十个动作的,才算是基础通过,要不然就哪凉快哪呆着去。通过了力气这一关再考弓马刀术,等一系列考核通过后,恭喜你,你便是那个万里挑一的人了。

所以陌刀刀手为什么大多都是鼻孔朝天,对于其他兵种不屑一顾,等你到了那个地步,你可能比他更嘚瑟!虽然后来因为太平日久,大唐军队虽然对外征伐不止,但境内战事基本没有,君臣和睦,百姓富庶,国内军队没仗可打自然也就懈怠下来,就连原来考核最残酷的陌刀营也不再那么严谨苛刻。日子久了,一些为了履历好看的富贵人家想给自家后辈过度点军功,便把家族的下等子弟甚至一些中等子弟送进了陌刀营,花了一些钱在陌刀营混点年岁打扮打扮渡个金,混够了时间回到家族社会,又好看又好听,最关键进入朝堂军部那更是一份光鲜亮丽的资历。

数十年的安逸和猫腻一直糜烂到前年,北方姓安的那个蛮贼毫无征兆的发动了叛乱,军部的那些大佬因此有点手忙脚乱,而原来那些削尖了脑袋,花大价钱将子弟们送进陌刀营的贵族世家,一听说真有战事起,无不大吃一惊,火急火燎的又花大钱削尖了脑袋再把人往出赎。那些军部大佬一看,自己正为这些混日子又死不得的草包们发愁,想不到他们自己想好了法子,拿着钱袋子又来敲自家大门。可真是瞌睡来了正巧有人送枕头,当下大腿一拍,乐见其成,两边收钱,岂不更好,赚出来的红利,拿出来一丢丢,扔到那些穷地方,命不值钱的那些个贱民们,为了那点养活一家几口的铜子,个个挣破了头都要来当兵送命,翻云覆雨大手一翻,钱换命,命换钱,岂不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