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清官如凤毛麟角,贪官如黄河之沙(第3页)

 唐朝。 

 李世民看到这里,心中忽然有些明悟了,以前总是有些想不通的事情,忽然也想通了。 

 但是此时,长孙无忌却涨红着脸:“这个和珅,简直是狡辩!官字,若是仔细看的话,则会发现,上面一个宝盖,说明官民本是一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 

 且上面口小,下边口大,说明这是要上下兼顾,而且上面这个小口要尽力节俭,以保证可以喂饱下边,这个更大的口啊!” 

 房玄龄则是看了他一眼,微微摇头:“和珅的确是错了,但是他又是对的,从效果上来说,他的这个办法是最直接有效的,而且

能救活更多的人,赈灾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是让赈灾粮,均匀的分到每一个灾民的手中吗?千千万万个灾民,如何平衡!?” 

 长孙无忌一瞪眼,眼看着又要和房玄龄吵起来了,李世民则挥了挥手,打断了他们二人的对峙。 

 “我现在反倒是觉得,你们二人的争论,其实与和珅、纪晓岚争论的问题相似。本质上,是理想派和现实派之间的矛盾,为官清廉的人心有大义和信念,但是这种人秉公执法,一丝不苟,有时候则会过于死板不灵活,也会导致民不聊生,而那些见利忘义的人,最好驱动,无利不起早,速度最快。” 

 “所以我认为,赈灾,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刚开始可以速度赈灾,后面可以一丝不苟,严丝合缝,这其中也包括了杀鸡做猴等手段。” 

 李世民说到这里,感慨一声:“说到底,还是一个朝廷的风气最重要,若是风气败坏了,多少赈灾粮款都不够败的。最可怜的,还是那些因为灾情流离失所的老百姓,他们是无辜的。” 

 “这个问题不要再争论了,千古难题,岂是一朝一夕就辩出结果的?况且,我们谁也不知道,放在实际当中,哪条理论能救活最多人,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群臣点头,齐齐拜服。 

 “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