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未来1.0验收


郝强的这种严谨态度和专业素养给岛国团队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二天一早,郝强便精神抖擞地再次来到汽车工厂。

 深入每个角落,仔细检查每个细节,确保不放过任何潜在的隐患或问题,努力在批量生产前整改好。

 在巡查过程中,郝强出不时与现场工程师们和安装工人们交流,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一线安装人员往往能提供最实际、最有价值的信息。

 第四天,郝强才离开鹏城工厂。

 三月份是政府荣誉颁发的月份。

 每年,未来科技集团都会申报国家科技发明奖、

 去年,申报两项,一项获得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

 今年,也是如此。

 国家科技发明奖一等奖太难获得了。

 除非几年后,公司申报芯片相关技术,而且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其他技术,暂时达不到国家科技发明奖一等奖的水平,并不是评委偏颇。

 每年评项,国家科技发明奖一等奖和二等奖的数量并没有限制或排名,达到了就有,达不到就不评。

 目前,未来科技集团一共有一项获得国家科技发明奖一等奖,三项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这种每年至少斩获一项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的成绩,即便是像青北大学这样的顶尖学府也难以企及。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郝强继续沉浸在实验室里,与一线研发人员混在一起。

 四位秘书总算搞明白一下郝强的脾性。

 郝强,真的是科研怪啊!

 月中的时候,

 未来es6的汽车减振优化工作完成。

 这意味着,工装夹具可以继续进行了。

 现场安装的机器人,技师们可以按照最新的三维图进行离线编程程序,开始模拟生产线。

 待出实物后,再进行微调。

 能否批量生产,主要看这一阶段了。

 只要冲压成型和车身焊接稳定,后续工序就能保证,才能进行批量生产。

 如果成型不一致,比如车门钣金误差达到1毫米,流到焊接安装时,那就不精准了,后续工序都没法保证。

 越是复杂的结构,比如曲面太多,折弯有许多道,做出来的零部件误差就大。

 设计容易,制造难,就是这个道理。

 3月15日,早上。

 未来智能科技公司总经理留一翔步入郝强的办公室,神情中带着些许激动和紧张:“董事长,您好,车机系统未来1.0已经研制成功,请您验收。”

 郝强抬起头,目光落在这位年轻有为的总经理身上,略微思考后回答:“很好,安排在下午两点吧。”

 留一翔,有着令人羡慕的学术背景和职业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