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博士毕业(第3页)

 还有不少问题亟须解决,郝强每隔几天就过来处理。

 最大问题,还是出现在钣金原材料的一致性上,造成后续工序不稳定。

 批号不一样,塑性和厚度有一些差异,冲压成型和折弯就有差异,让工程师们很头疼。

 每一批号的钣金都得调参数,太麻烦了。

 如今,已经有三个标准参数了。

 “董事长,钣金稳定性,主要还是靠钢厂那边。”汽车公司总经理罗浩向郝强汇报。

 郝强知道结果后,早有所料,问道:“嗯,我想想如何解决好一些。”

 国内钢厂就那几家,没什么可选的。

 至于进口钢厂,郝强想都没想,不划算。

 未来科技集团的钣金需求量非常大。

 一般来说,一辆中型suv的钣金重量可能在600-900公斤之间。

 一期计划年产20万辆,那就是需求1.2万-1.8万吨钣金,不到一亿元。

 这个量根本不多,那些造船的,对钢材的需求量就特别大。

 “其实,这个问题也好解决。”郝强说道,“我们买的钣金,好多个炉号,当初是为了测试。

 真正批量生产时,我们干脆一次性买多点吧,尽量一个炉号的。

 我先跟钢厂那边沟通下吧,他们若是解决不了,我们自己研发,跟他们抢生意。”

 “是啊,多买一些,买回来后,做好防锈就行。”罗浩拍下脑袋,之前思维陷入了死胡同了。

 能用钱解决的,根本不是问题。

 董事长的话也够霸气的,没法满足,那我们自己研发生产。

 当然,董事长亲自打电话,人家就更加重视。

 麻的,那几个钢厂都是国企,基层管理个个吊的很,一副爱买不买的态度。

 郝强找下电话,现场直接打电话。

 没一会儿,直接连线到钢厂总经理那边。

 十几分钟后,电话结束。

 “这个问题解决了,钢厂愿意定制生产,尽量同一个炉号。”郝强向罗浩说道。

 “还是得董事长你亲自出马才行。”罗浩感叹,“那批量生产的最大难题解决了,争取8月份第一辆汽车出线!”

 “好,加油!”郝强拍拍罗浩肩膀,说了几句鼓励话,然后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