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商业拉扯(第2页)

 在这紧张的工作之余,郝强回到家中,陪伴孩子。

 此时的郝雨萱和郝子墨已经一岁零一个月了。

 尽管年龄尚小,但他们的语言能力和理解力却远超同龄人,与两三岁的孩子相比毫不逊色。

 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他们稍显娇小的身材了,但发育速度也稍微快一些。

 秋雨晴和两位老人早已接受了孩子们惊人的智力发展速度,但每次看到他们的表现,仍会不禁感到惊讶和自豪。

 “爸爸,我要骑马!”郝雨萱看到爸爸回家,用她清脆悦耳的声音喊道,大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她的小脸蛋因兴奋而泛起红晕,两条小辫子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晃。

 秋雨晴不会扎辫子,但也有闺女头发比较短不好扎的原因。

 “爸爸,我也要,我也要!”郝子墨奶声奶气地跟着姐姐嚷起来,抱着郝强的小腿。

 面对两个天真可爱的笑脸,郝强哪里抵挡得住。

 他露出宠溺的笑容,缓缓蹲下身子,像一只温顺的大老虎趴在柔软的地毯上。

 姐弟俩欢呼雀跃,爬上爸爸的背,抓紧衣服。

 弟弟郝子墨则像只小猴子一样灵活地爬上去,紧紧抓住姐姐的衣服。

 “驾!驾!“两个小家伙异口同声地喊着,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动听。

 郝强开始缓缓地在地毯上爬行,时而左右摇摆,时而加快速度,逗得两个孩子咯咯直笑。

 郝雨萱还不时地拍拍爸爸的肩膀,像个小指挥官一样喊着:“快点,爸爸,向左转。”

 而郝子墨则是紧紧抱住姐姐,嘴里发出欢快的尖叫声。

 欢乐的笑声在整个大厅里回荡,秋雨晴坐在沙发上也被这一幕逗笑了。

 在这温馨欢乐的时刻,郝强卸下了所有的社会角色和责任,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充满爱意的父亲,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孩子们的互动中。

 维持工作与家庭生活的平衡是一门艺术。

 他经常提醒自己,一旦踏入家门,就必须彻底放下其他身份,不让工作的压力和职位的包袱影响到家庭生活的质量。

 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

 他曾见过太多人难以在不同角色间自如切换的例子。

 比如,一位德高望重的教师回到家中,仍不自觉地用教育者的口吻与家人交流;

 或者一位政府高级官员,即便在家庭聚会中也难以放下工作中的威严姿态。

 这种角色固化不仅影响了家庭关系的亲密度,也可能导致工作与生活界限的模糊。

 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听着他们稚嫩而欢快的笑声,郝强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那是金钱和地位所无法替代的。

 也许这就是生孩子的意义。

 再过几年,生活节奏更快、压力更大,许多年轻人开始重新审视生育的意义。

 曾经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传宗接代,如今在他们眼中变得模糊不清。

 生育不再是一种责任或义务,而成为了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人生选择。

 经济压力、职业发展、个人追求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年轻一代对要不要孩子这个问题犹豫不决。

 若不是来自父母辈的殷切期盼和不断催促,恐怕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会选择不生育。

 “生不起,更养不起”这句话,道出了许多年轻人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