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还没设计?那你说个毛!(求发电)(第2页)

 实不相瞒,长期以来,我们的芯片制造一直依赖于外部代工。

 我冒昧地问一下,不知道贵公司的光刻机是否考虑对外销售呢?”

 郝强摇头,坦诚地回答:“仁总啊,光刻机作为我们公司的核心技术,目前并没有对外销售的计划。

 不过,我们可以为贵公司提供芯片设计和代加工服务。”

 仁总听完,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然后问道:“嗯,不知贵公司的晶圆目前是什么价位呢?”

 “每片15万美元!”

 郝强直接给出了答案,但随即补充道,“不过目前我们并不打算直接出售晶圆,而是专注于芯片代工和成品芯片销售。”

 “嘶——”

 仁总听到这个价格,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但很快,他就意识到这个价格背后所代表的技术含量。

 考虑到11n的纯度,领先其他巨头几代,可以制作世界顶尖的芯片,这个价格似乎也就不那么令人吃惊了。

 如果真是这个定价,没有哪家手机厂家用得起。

 同时,一个现实的问题随即浮现在仁总脑海中:尽管桦威在芯片设计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但目前他们还没有能力设计出28nm以内工艺制程的芯片。

 没有光刻机,永远受限他人。

 就在仁总思绪万千之际,郝强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仁总,我理解桦威对于芯片自主生产的渴望。

 我们不卖光刻机和晶圆,并不是针对桦威,而是对所有公司都不卖,不管出多少钱。

 对于国内公司,我们愿意以优惠价出售芯片或代加工芯片。

 对于桦威公司,量少,可以打9折优惠;

 需求最大,最多85折优惠。

 我们的晶圆良率还算不错,买芯片成品的话,其实贵不了多少,每颗顶尖手机处理器约为1500元。

 半年后,会进行市场情况进行调价。

 或者说,相应的手机年销量及处理器采购量达到一千万、五千万甚至一亿颗以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价优惠。

 说实话,我也希望咱们国内企业能在国际上占据竞争优势。”

 手机处理器的晶圆面积比较小,以14nm工艺制程为例,一颗处理器的面积约为100平方毫米。

 按照未来科技集团的良率,一片12英寸晶圆可以切割出约500颗合格的手机处理器。

 按照郝强制定的价格策略,每片晶圆产出的芯片总价值约为75万元人民币(折合11万美元)。

 这么算的话,一片晶圆的定价就不足5万美元了,远低于他刚才所说的15万美元。

 所以,做手机芯片,只能廉价卖。

 但手机芯片需求量大啊。

 若不然,真的没有哪家手机厂商用得起。

 定价1500元的手机处理器,再算上调制解调器、音频、存储控制器等芯片,芯片总成本那就多了。

 当然,高端手机通常使用性能更强的处理器,导致处理器成本比例相对更高。

 这样下来,手机总制造成本就超过四千元了,出厂价六千五百元起,终端售价那得七千五百元起!

 处理器成本占比太高了!

 以市面上一款售价8000元的高端手机为例,其处理器的采购价格通常在80-145美元之间(约550-1000元人民币)。

 比如未来的骁龙8gen1,刚上市时,约80-100美元;

 未来的平果a16bionic,估价120-140美元。

 其实,对未来科技集团来说,晶圆的生产成本极低极低,不足100美元。

 但考虑到巨额的研发投入和产能建设成本,处理器必须维持相对较高的售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况且,就他家能有高端货,必须卖得贵。

 不卖这么贵,收不回投资成本啊!

 就跟药品一样,一粒靶向药物的实际生产成本可能只有几毛钱,但需要售价上千元才能补偿研发投入。

 在高科技领域,产品定价往往不是由生产成本决定,而是由研发投入、市场接受度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

 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拥有成本优势,郝强仍需要谨慎制定产品价格策略。

 仁总仔细聆听完郝强的报价方案,微微点头,重新燃起了希望。

 如果真按郝强那样给晶圆定价,没有哪家手机厂商能承受得起如此高昂的芯片成本。

 即便是现在提出的每颗处理器1500元的价格,依然算得上是天价。

 不过,仁总很快调整了心态,这个价格勉强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毕竟,这可是世界顶尖、独一无二的处理器,领先同行数代,搭载这样的处理器,手机售价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而且,仁总心里还存着一个希望:只要采购量上来了,价格还有进一步谈判的空间。

 深吸一口气,他开口问道:“郝总,如果我们的年采购量能达到一千万颗处理器,贵公司能给出多大的优惠呢?

 另外,我想问一下,这种高端处理器是否只向我们独家销售?”

 仁总提出这个问题并非无的放矢。

 他心里盘算着,按照目前桦威手机的增长趋势,2012年的销量很有可能突破3500万台。

 要知道,就在前年,桦威的手机销量还只有300万台。

 而在2011年,他们已经有望达到2000万台的销量。

 这种爆发式增长给了仁总极大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