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吃惯了皇粮,吃不了粗粮!(第2页)

 某些车企安于现状,长期依赖合资品牌,已经失去了进取精神。

 呵,吃惯了皇粮,吃不了粗粮。

 当他们从安逸中惊醒,发现自己已濒临淘汰边缘时,才开始急于寻找替罪羊。

 多年的合资经营,不仅没有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反而磨灭了创新的锐气。

 合资这么多年了,请问国产化的程度提高了多少?”

 罗浩的反击不仅直指问题核心,也道出了许多消费者的心声。

 他紧接着以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继续阐述:“我们把牌打出来了,能跟上我们节奏的,就继续前进;

 跟不上的,也不必怨天尤人,毕竟市场竞争就如同牌局,这盘输了还有下一盘。

 做生意嘛,怎么可能一直顺风顺水的。”

 刘铁听闻罗浩的反驳,脸上露出了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笑呵呵说:“哎呀,我的言论并非针对未来汽车公司。

 不过坦白说,我个人认为你们的定价策略可能偏低了些。

 恶性竞争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谁都难以幸存。

 就像国外常发生的倒牛奶事件,本质上也是这个道理——过度竞争导致的市场失衡。”

 罗浩并未被刘铁的和缓语气所迷惑,而是直击要害地反驳道:“以前,国产桑塔纳打算以20万元高价销售时,但得国人指出8万元就足以覆盖成本并获得合理利润。

 刘总所负责的公司存在机构臃肿、人工成本过高、科研人员缺乏进取心等问题,为何不先从自身找原因呢?

 与其指责他人,不如审视自己的管理和创新能力。”

 罗浩可不怕什么,直接怼他。

 随着双方言辞越发激烈,现场氛围变得剑拔弩张,两位高管都不愿意在口舌之争中认输。

 文人斗嘴,看似没骂人,但以其他方式骂你。

 刘铁想给未来汽车盖大帽子,以获得现场同仁的认同。

 而罗浩不喜欢国企这种弯弯肠子,直接骂你管理有问题。

 实际上,在座的其他车企高层心知肚明,合资企业的高管们拿着丰厚的薪酬,而公司实际上是国家所有。无论盈亏,对这些高管个人而言影响有限。

 当然,如果公司利润丰厚,他们就能以更冠冕堂皇的理由为自己谋取更多利益。

 这场激烈的辩论不仅揭示了传统车企与新兴科技公司之间的矛盾,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国内汽车产业面临的结构性问题。

 一方面是依赖外国品牌和技术的合资模式,另一方面是以创新和高性价比突围的本土企业。

 刘铁与罗浩之间的激烈交锋被现场敏锐的记者拍摄下来,并迅速上传至各大社交平台。

 这场高层之间的唇枪舌剑很快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和热议。

 虽然刘铁的言论在现场获得了不少同行的认同,但在网络空间中,情况却大相径庭。

 网友们对刘铁以及宝玛汽车的批评声浪此起彼伏。

 一位宝玛525车主愤怒地评论道:“垃圾宝玛这些年来简直就是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车型配置年复一年毫无变化,却还敢卖天价。

 更可恶的是他们的4s店,动不动就加价销售,还强制搭售各种套餐,太恶心了!”

 另一位网友表示赞同:“是啊,现在有了未来汽车,配置直接吊打bba,现在的消费者为什么还要把自己局限在传统品牌里?市场有了更好的选择,何必非要吊死在一棵树上。”

 “我也服了这位宝玛高层,自己在市场竞争中落了下风,不思进取提升产品,反而抱怨人家定价太低、不该进入汽车行业,把行业水搞浊了。”

 “哈哈,楼上的,这叫拉不屎,怪地太硬了!估计那位宝玛高层便秘了。”

 “未来科技集团是先有未来汽车才有芯片。未来科技集团从汽车上赚到了钱继续搞科研,搞出芯片了。

 宝玛搞出了什么?

 估计是一群啤酒肚吧!”

 网络上对宝玛汽车的评价褒贬不一。

 大多数网友对其持批评态度,但也有支持者为之发声。

 一位网友这样评价道:“未来汽车确实不错,但如果要我自己选择用车,我还是会选宝玛,它们有着多年的造车经验和技术积累。”

 另一位用户则表示:“我并非不支持国产车,只是不得不承认,在品牌底蕴方面,国产车与老牌汽车制造商相比确实还有差距。

 另外,我个人更倾向于传统燃油车,总觉得坐在一堆随时可能爆炸的锂电池上有些不安全。”

 这些评论反映了消费者在选择汽车时的复杂心理,既希望支持本土品牌,又对其质量和安全性存有疑虑。

 郝强虽然没有关注这场汽车论战,但若是知晓,他必定会赞同罗浩的观点。

 不过,如果让他选择燃油车或新能源汽车的话,他可能偏向于燃油车,远程出行比较方便一些。

 只是说,他自己公司造车,这个坑他得填。

 但在安全性能方面,那就不好说了。

 若说碰撞起火风险,锂电池更容易起火;

 若是驾驶安全,未来汽车更佳,毕竟搭载了许多雷达和防撞系统,他自己设计最清楚。

 最近几天,

 郝强的工作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几个重大项目同时推进,让他忙得不可开交。

 首要任务是提升芯片制造工艺。

 他给自己和团队定下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在半年内将芯片工艺制程提升到7纳米,并在一年内实现量产。

 ebl光刻机的上限很高,14纳米简直侮辱它,1纳米才是正常形态。

 与此同时,他还在推进两款新型芯片的设计工作。

 其中,青龙8134芯片和白虎835芯片。

 青龙8134芯片将采用7纳米工艺制程。

 而白虎835芯片还是使用14纳米工艺制程,设计工作已经启动,这可是要在半年内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