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7nmEBL光刻机研发成功(第2页)

 这些数据关系着机器运行的效果,也意味着研发的成败。

 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实验室逐渐安静下来,唯一能听到的,只有机器正常运转的声音和偶尔的技术员交流。

 终于,在经过一系列的复杂测试和校准后,陈臻抬起头,露出了一丝满足的微笑。

 “董事长,试制了三片晶圆,一切正常,光刻机的运转精准稳定,图案转印效果非常好,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精度。”

 他向郝强报告着试验结果,语气中带着一丝激动和自豪。

 郝强缓缓地点了点头:“嗯,多测试几天,稳定下来后,继续推进量产工作。

 量产后,确保各项流程无缝衔接,按时交付。”

 “好的!”陈臻认真点头,得到郝强的认可,终于松了一口气。

 一刻钟后,

 郝强走出实验室,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开始细致思考未来的战略。

 目前,公司已经拥有18台14nmebl光刻机,并开始小规模生产。

 不过,产能并不满负荷,但仍旧受限于芯片高昂的定价,尤其是与未来科技集团的定价对比,使得部分客户的购买意愿受限。

 随着7nmebl光刻机的投入使用,14nm制程芯片的价格会有所下降。

 像汽车行业中使用的14nm芯片,尤其是高性能汽车芯片的成本将大幅降低。

 长远来看,这不仅将促进芯片市场的价格调整,也将带动整个产业的升级。

 不过,像刚刚上市的白虎835移动处理器等高端芯片的价格短期内依然不会发生大幅波动。

 这类高端处理器仍然受制于技术壁垒和市场需求,除非公司能够在未来推出更好的新型处理器,才能进一步推动价格的调整。

 决定下来后,郝强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思路,然而,他依旧决定召开一次重要的芯片战略会议,以集思广益,确保决策无误。

 如今,郝强在处理公司重大事务时,早已不再依赖单纯的个人决策。

 每当涉及公司未来的大方向,尤其是像芯片这种关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领域时,他从不一意孤行。

 相反,他更加注重战略团队的智慧与意见。

 毕竟,集体的力量远胜于个人的直觉,而通过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不仅能够规避决策中的盲点,还能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减少决策错误的风险。

 这次芯片战略会议的召开,便是他的又一次重要举措。

 半个小时后,

 会议室里坐着集团高层,战略部专家,以及半导体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市场分析师等各个部门的重要人物。

 会议开始时,郝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众人,说7nmebl光刻机已经研发成功,准备量产7nm制程芯片,问问众人如何定价7nm和14nm制程芯片。

 待郝强讲完后,与会人员发表自己的意见。

 每个人的意见都被郝强认真倾听,因为每个参与者的观点,都是公司未来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会议室内的气氛肃穆而凝重,长长的会议桌上铺开了大量的报告和数据,投影屏上展示着目前芯片市场的各类趋势和分析图表。

 毕竟,未来科技集团的芯片定价,直接影响到全球芯片格局。

 因此,会议室里的这些人,他们所说的每句话都非常重要。

 与会的人员都专心致志地盯着屏幕,思考着如何制定芯片的定位策略。

 技术研发管理层就7nmebl光刻机的优势与限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市场部门的负责人则分析了未来几个月内可能的市场需求波动;

 财务总管江影也给出了对成本控制的深刻见解。

 郝强坐在会议桌一端,沉默地聆听着每一位发言者。

 尽管他听取了众多意见,但他内心深处已经形成了一个大致的框架,芯片定位的大方向几乎已在他脑海中落定。

 然而,郝强并没有直接下达最终决策,而是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要求:“每个人对这个芯片战略定位的看法都很宝贵,我们可以一起讨论,最后通过投票决定最优方案。”

 他强调道。

 这种民主决策的方式,彰显了郝强日益成熟的领导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