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欣然称朕(第2页)

 卫鞅诧异:“王上何以称朕?‘朕’不分贵贱,何以体现王上之尊。”

 俱酒心说,你可知道,这个“朕”字可是被君主们称了二千多年呢!

 俱酒随便找了个理由道:“俱酒虽有今日之尊,然不忘出自墨家。墨家讲究天下兼爱,岂能以此区分贵贱等级?故称‘朕’即可。”

 卫鞅再次阻拦:“臣以为不可。”

 俱酒道:“朕,我也。尧曾自称为朕,终成天下圣王。今天下诸侯称孤道寡者无数,爱民富国者几人?故在德不在称谓。”

 卫鞅这次无语了,他没想到这位少年王上,竟有如此胸襟,这在战国时期堪称绝无仅有。

 墨家诸子感动到热泪盈眶,跌鼻带头上前:“王上爱民,感天动地,臣等今后不再用‘朕’,‘朕’在国中,即王上也。”

 俱酒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秦始皇之前“朕”就是第一人称自称,没有什么贵贱高低之分,最典型的就是,屈原在《离骚》中写道:“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屈原区区一个三闾大夫,都可以称朕,可见朕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称呼。

 秦始皇称朕之后,变成了皇帝唯一的称呼,并严令天下不得称朕,这才形成了“朕”延续二千年封建王朝的特殊现象。

 俱酒当然要称朕,但是不想下禁令,要的就是跌鼻这种,君主称朕,臣下主动不敢称朕,久而久之,“朕”就是君主的专属称呼了。

 俱酒不想称“寡人”,主要是在战国时代,“寡人”已经臭大街了,老百姓需要一个明君出世,需要看到希望,需要一点点新鲜感。朕,就来了。

 卫鞅见俱酒坚持,墨家的提议也有一定道理,便开始退步,不再坚持。

 卫鞅道:“王上至德!朕左为舟,右为火,寓喻我王舟中持火,以救天下。”

 卫鞅对金文“朕”字进行拆分,左边是“舟”,右边是“灷”,本意是舟中火种。

 远古时期,人们总是靠着河流居住,便于获取饮用水,因此舟是远古时期重要财富。火种也代表了远古时期的权势。这样“朕”这个字,既代表了权势,又代表了财富。

 对于卫鞅的解释,群臣频频点头,这位右丞相果然学问高深,怪不得王上对其器重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