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意难平,从汉末郭嘉开始窝不是大神
第332章 ,凤凰城之战(五)
皇太极嘴角抽了抽,阴着脸沉默了良久,最终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似的缓缓抬头看向一旁低头当鹌鹑的范文程与鲍承先。
“两位先生,值此国家危机存亡之计,本汗有件事想要拜托二位,不知两位先生意下如何?”
正琢磨接下来该怎么办的两人一愣,下意识抬头,看到眼前人那面无表情的脸后,不知为何,这一刻,两人心底突然升起一丝不祥的预感。
“主子爷请吩咐,若有所用,奴才自当竭尽全力,万死不辞!”
“那本汗就不跟两位先生客气了。”
笑着点头应了一声,皇太极眼一眯,“实不相瞒,眼下王城的时局两位先生也看到了。
不论本汗愿不愿意,这王城已是笼中之鸟,守无可守。
所以,为将来计,本汗决定率军北上与本汗的三阿哥(爱新觉罗·阿拜,努尔哈赤第三子)、七阿哥(爱新觉罗·阿巴泰,努尔哈赤第七子)相聚,看看接下来是继续坚守辽东,还是率军退回赫图阿拉。
但眼下智顺王还在前线坚守,昔年智顺王不计前嫌举家投靠于本汗,如今更是为了本汗死战不退,本汗不能忘恩负义。
所以,本汗想要让两位先生留守此地接应智顺王,待来日智顺王归来,二位先生再一起北上寻本汗,不知二位先生意下如何?”
“……”
范文程沉默了,鲍承先则有些难以置信的抬头看着皇太极,良久,才在对方皮笑肉不笑的凝视下惨然低头。
“罢了,大汗于奴才有知遇之恩,眼下局势艰难,奴才愿为大汗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鲍先生高义,本汗钦佩,本汗代大金所有子民谢过先生了,范先生呢?意下如何?”
“愿为大汗效劳!”
“甚善,两位先生的高义,本汗定当铭记于心,永不敢忘。”
…
一个时辰后。
王城外,范府。
“……蹉跎半生,老夫原以为得遇明主,为此束信缚贼剃发,甚至不惜背祖弃宗,没曾想到头来依旧是一场空,依旧是一场空呐,呵呵……”
鲍承先瘫坐在座椅上,眼神悲戚,表情绝望。
他面前,范文程面无表情的端坐在主位,一边无意识的拨动着手中一盏冒着热气的茶盏,一边眼神阴沉的盯着面前地面一块碎了一角的青砖,幽幽低喃。
“承先兄不必如此感怀,自古帝王多无情,今日之事,虽有些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对于阿巴海(皇太极别名)而言,我们最大的作用就是帮他安抚、拉拢明廷那帮降将、贰臣。
眼下经过这几年的战乱,那些肯与我们合作的降将贰臣们死的死逃的逃,仅有的几个也在朱由检的打压下跟我们撇清了关系,我们对他而言,其实早就没什么用了。
之前愿意带着我们,是因为要安耿仲明、孔有德、尚可喜这几个降将的心。
现在大厦将倾,他阿巴海自己都自身难保,这种情况下,不想带着我们这几个累赘也算情有可原。
毕竟我们是明人,如果明廷揪着我们不放,他很难脱身。
若换做任何一个人,这时候都知道怎么做。”
鲍承先一叹,“罢了罢了,正所谓自作孽不可活,我本明臣,故地沦陷时贪生怕死降了老奴,现在落得这步田地,也算是我咎由自取吧。”
“怎么,你认命了?”
“?”
正自哀自怨准备认命的鲍承先一愣,有些错愕的抬头,“贤弟此话何意?”
范文程眯着眼看着脚下那缺了一角的青砖,自顾自道:“当年的我,只是一个以给人书文写信为生,空有满腹经纶而无用之地,反而因为祖上恩仇被朝廷处处排挤刁难的落魄书生。
努尔哈赤围城前,我侥幸从祖辈恩荫的旧友中得知消息,从而提前逃到辽阳,结果却因为交不起三两入城钱而被明廷拒之门外,最终走投无路下,被努尔哈赤捉去编军为奴长达九年之久。
九年间,范某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我范某人自问也算是一个博古通今、饱腹圣贤书之人,所以,那九年我也曾为朝廷守身,为圣人守德,为祖宗守信,为忠义守节,即便为奴为婢,也宁降不附。
可到头来,除了日复一日的迫害与欺凌,就是朝廷来一波死一波的无能与羸弱。
“两位先生,值此国家危机存亡之计,本汗有件事想要拜托二位,不知两位先生意下如何?”
正琢磨接下来该怎么办的两人一愣,下意识抬头,看到眼前人那面无表情的脸后,不知为何,这一刻,两人心底突然升起一丝不祥的预感。
“主子爷请吩咐,若有所用,奴才自当竭尽全力,万死不辞!”
“那本汗就不跟两位先生客气了。”
笑着点头应了一声,皇太极眼一眯,“实不相瞒,眼下王城的时局两位先生也看到了。
不论本汗愿不愿意,这王城已是笼中之鸟,守无可守。
所以,为将来计,本汗决定率军北上与本汗的三阿哥(爱新觉罗·阿拜,努尔哈赤第三子)、七阿哥(爱新觉罗·阿巴泰,努尔哈赤第七子)相聚,看看接下来是继续坚守辽东,还是率军退回赫图阿拉。
但眼下智顺王还在前线坚守,昔年智顺王不计前嫌举家投靠于本汗,如今更是为了本汗死战不退,本汗不能忘恩负义。
所以,本汗想要让两位先生留守此地接应智顺王,待来日智顺王归来,二位先生再一起北上寻本汗,不知二位先生意下如何?”
“……”
范文程沉默了,鲍承先则有些难以置信的抬头看着皇太极,良久,才在对方皮笑肉不笑的凝视下惨然低头。
“罢了,大汗于奴才有知遇之恩,眼下局势艰难,奴才愿为大汗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鲍先生高义,本汗钦佩,本汗代大金所有子民谢过先生了,范先生呢?意下如何?”
“愿为大汗效劳!”
“甚善,两位先生的高义,本汗定当铭记于心,永不敢忘。”
…
一个时辰后。
王城外,范府。
“……蹉跎半生,老夫原以为得遇明主,为此束信缚贼剃发,甚至不惜背祖弃宗,没曾想到头来依旧是一场空,依旧是一场空呐,呵呵……”
鲍承先瘫坐在座椅上,眼神悲戚,表情绝望。
他面前,范文程面无表情的端坐在主位,一边无意识的拨动着手中一盏冒着热气的茶盏,一边眼神阴沉的盯着面前地面一块碎了一角的青砖,幽幽低喃。
“承先兄不必如此感怀,自古帝王多无情,今日之事,虽有些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对于阿巴海(皇太极别名)而言,我们最大的作用就是帮他安抚、拉拢明廷那帮降将、贰臣。
眼下经过这几年的战乱,那些肯与我们合作的降将贰臣们死的死逃的逃,仅有的几个也在朱由检的打压下跟我们撇清了关系,我们对他而言,其实早就没什么用了。
之前愿意带着我们,是因为要安耿仲明、孔有德、尚可喜这几个降将的心。
现在大厦将倾,他阿巴海自己都自身难保,这种情况下,不想带着我们这几个累赘也算情有可原。
毕竟我们是明人,如果明廷揪着我们不放,他很难脱身。
若换做任何一个人,这时候都知道怎么做。”
鲍承先一叹,“罢了罢了,正所谓自作孽不可活,我本明臣,故地沦陷时贪生怕死降了老奴,现在落得这步田地,也算是我咎由自取吧。”
“怎么,你认命了?”
“?”
正自哀自怨准备认命的鲍承先一愣,有些错愕的抬头,“贤弟此话何意?”
范文程眯着眼看着脚下那缺了一角的青砖,自顾自道:“当年的我,只是一个以给人书文写信为生,空有满腹经纶而无用之地,反而因为祖上恩仇被朝廷处处排挤刁难的落魄书生。
努尔哈赤围城前,我侥幸从祖辈恩荫的旧友中得知消息,从而提前逃到辽阳,结果却因为交不起三两入城钱而被明廷拒之门外,最终走投无路下,被努尔哈赤捉去编军为奴长达九年之久。
九年间,范某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我范某人自问也算是一个博古通今、饱腹圣贤书之人,所以,那九年我也曾为朝廷守身,为圣人守德,为祖宗守信,为忠义守节,即便为奴为婢,也宁降不附。
可到头来,除了日复一日的迫害与欺凌,就是朝廷来一波死一波的无能与羸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