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凤凰城之战(五)(第2页)

 尤其是朱由校莫名暴毙,朱明朝臣在大明内忧外患下,依旧在朝中争权夺利党争不断后,范某人就知道朱明的朝廷完了。 

 果不其然,朱由检上位后,弃孙承宗、祖大寿等人不用,反而听信谗言启用袁崇焕那个鼠目寸光,一心想要以山海关为界,与满奴画地为牢割辽东以求太平的无能之辈为辽东总督。 

 那一刻,我就知道大明朝是真的没救了,覆亡只在旦夕之间。 

 所以,范某人剃发从贼,改明换清。 

 因为在范某人这区区几十年中,从小就没感受过什么皇恩浩荡,谦逊恭让。 

 有的,只是衙役们那高高在上的压迫苛责与街坊四邻那人云亦云的排挤欺凌。 

 所以,范某人毅然从贼。 

 不为别的,就为当一次人上人,让那些曾经欺凌我的人付出代价,让他们后悔来到这个世上。 

 如今因缘际会,替主效命二十余载,收锦辽、御朝纲、开疆裂土、冲锋陷阵。 

 将其从一介人不过数万的流奴打造成拥兵数十万、坐拥数千地域的一偶之国。 

 若非仙人出世,天降神法以助明,来日范某人借满清之手取大明而代之也不是什么难事。 

 如今国破家亡之际,故主竟弃我如敝履,那我也就没必要再为其劳心劳力了。” 

 “??” 

 鲍承先懵了,“贤,贤弟你什么意思?莫非你……你想反?” 

 范文程眼神一横,“怎么,你不愿意?” 

 鲍承先张了张嘴,有些喏喏的低头呢喃。 

 “说实话,若是以前的明廷,我宁死不降,现在么……就算你我愿降,以你我这些年干的事,愚兄觉得去了明廷恐怕也是逃不过一个死啊。” 

 “兄长此言差矣,我等一不是带兵之将,二不是据地藩王,范某起势前,不过沈阳中卫一落魄书生。 

 而你跟随皇太极时,也是一个不入流的副将散官,并且也为大明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后来被迫降奴,也是出逃时被搜捕出来逼降的,并非主动投效。 

 如今我等在满奴的地位,也是我等白身入朝后一点一点靠自己努力得来的,与他明廷何干? 

 论行径,耿仲明、吴三桂、祖大寿之流比我等恶劣千百倍,尤其是盛京出降的那几个王爷。 

 那可是正儿八经的满奴亲王,老奴血亲,为何他们都能降,我等不能降? 

 就因为我等是读圣贤书的读书人吗? 

 敢问兄长,自古以来,那些能成大事者,对敌方文武之才的处理办法是招降多还是杀降多? 

 帝王之事,自古以来就只有利弊,从来没有什么对错。 

 只有愚昧不堪的蠢货,才会以对错行事。 

 借用兄长刚刚的话,若是以前的朱由检,老夫也是宁死不降。 

 可如今的朱由检已经不是以前的朱由检了,否则他也不会重整山河,借仙人之力打下如今局面。 

 所以,只要我们拿出足够的诚意与筹码,范某敢断言,谋个未来不敢说,但保住家小还是没问题的。” 

 鲍承先沉默。 

 良久,无奈一叹。 

 “即便如此,卢象升够格吗?卢象升毕竟不是孙承宗,虽说两人同为一军总督,但无论是身份还是地位,卢象升都不如孙承宗。 

 毕竟孙承宗背后有辽东一系,卢象升身后空无一人,只有他自己的一腔热血。 

 再加上我等与耿仲明等人不同,虽为奴臣,但手无兵权,平日行事全凭宠幸。 

 眼下你我已成弃子,对于明廷而言已经可有可无,这种情况下,就算我等愿降,卢象升恐怕也不会同意。” 

 “此事我也考虑过,只要运作得当,想来问题不大。” 

 “哦?” 

 鲍承先一震,“愿闻其详。” 

 范文程轻声一笑,“首先,阿巴海(皇太极的别名)北逃,汉城沦于你我二人之手,那么这献城之功是跑不了的。 

 其次,尚可喜虽然身居高位,但与阿巴海有不共戴天的灭门血仇。 

 以前是不敢,现在耿仲明珠玉在前,我们完全可以说和其人一起降明。 

 而满奴覆亡在即,他想要的荣华富贵满奴也给不了了,到时候前尘旧恨下,说其归降问题不大。 

 所以,这降军之功也少不了。 

 最后,就是阿巴海本人了。” 

 “阿,阿巴海本人?” 

 “难道你想……” 

 有些惊骇的看着眼前这个知己同僚,鲍承先一时有些口干舌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