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意难平,从汉末郭嘉开始窝不是大神
第333章 ,凤凰城之战(六)(第2页)
眼下奴贼平复在即,一旦辽东事毕,祖大寿、吴三桂等人的去处就成了最大的问题。
孙督师本身就德高望重,在军中有实力,如果拿下奴酋,杀也好,囚也罢。
甚至只要驱逐皇太极,他手底下那群辽东降将就会用光复辽东,平定奴朝的名义裹挟陛下。
到时候,以大明眼下的局势,陛下恐怕就算心中有什么顾虑也不好发作。
而孙督师夹在中间,上承,则有挟兵自重的倾向。
下拒,则有让陛下失信于人的可能。
到时候一旦引起各方降将的猜忌,大明势必会再起波澜。
外人不知,卢兄应该清楚,那张献忠、李自成等人可都还活着呢。
还有郑芝龙父子。
一旦现在东拼西凑起来的人心再度离散,后果不堪设想。
孙督师本人应该也是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一意孤行去定辽右卫以身犯险。
这样一来,若是不幸战死,事后陛下也可以用作战不利的名义拿掉他身上的恩宠。
而祖大寿等人没了他,也就没了挟功自敖跟陛下讨价还价的资格。
加上届时建奴已经平灭,陛下以恩荫的方式提拔阎应元、史可法、以及那些在阎应元手下整训的李定国等人驻防辽地,辽东稳矣。
而若孙督师此战侥幸未死,残存了下来,那最后也只会是一个佐助之功。
如果再考虑到此次平辽以其为主的话,恐怕非但无功,反而有过。
到时候一个轻敌冒进,识人不明就足以让他搁置赋闲。
届时,陛下处理祖大寿等人也就方便了许多。
所以,这场仗注定要由你来结束,也只能由你来结束。
只要你平掉皇太极,哪怕只是驱逐皇太极光复了汉城,以孙传庭昔日远赴西塞之事为例。
恐怕你将是下一个辽东之王。
卢兄别忘了,这里可是汉朝故地,以陛下如今显露出来的心思,极有可能会封你为‘复汉之王’让你率军永镇此地。
到时候东南西北四大都督中,孙督师、秦督师得享荣华富贵,孙兄与卢兄裂土封王。
两明两暗,相互制衡,即稳固了朝堂,又可以用你们的事引动大明臣民裂土封王之心,一举数得,大明强盛指日可待。”
卢象升神情复杂的看着眼前人,沉默良久,无奈苦笑。
“陛下如此行事,就不怕穷兵黩武吗?”
俞咨皋顿了顿,幽幽道:“何为穷兵黩武?掠土不治,只为出心中郁气,扬一时之威,此乃穷兵黩武。
眼下大明仙种仙器无数,一旦外出征战,朝廷扬威,将校得财,平民得地。
到时候上有所得,下有所依,此乃开疆拓土,而非穷兵黩武。
卢兄也是饱腹诗书之人,应该明白什么是穷兵黩武,什么又是开疆拓土。
若只是陛下与将校得利,对于百姓而言,那自然是吃力不讨好的穷兵黩武。
可若上下皆得利,随军出征的百姓也能得到大量的土地与利益,那还叫穷兵黩武吗?”
“这岂不是先秦旧法吗?怎么,陛下要重拾商鞅旧法,实施军功制?难道就不怕来日人人向战,民不聊生?”
“所以,陛下内圣外王,对降将多有宽宥,对异族斩尽杀绝,就是为了避免来日重蹈先秦覆辙,被各族遗民反噬。
卢兄,此乃大势,听我一句,受降吧,陛下有言,凡我族人,战场之中皆有免死求活之资格。”
卢象升无语扶额,没有言语。
俞咨皋见状,语气微沉,“卢兄,为人臣者,当上体天心,此乃为臣之道。
况且退一万步而言,眼下答应尚可喜等人的受降,到时候也是个被群臣诟病的把柄。
来日若是力不从心,卢兄大可让朝臣借此弹劾从而退隐。
而且眼下战局已定,孙督师已经入局,卢兄若错失良机致使奴酋逃脱,不仅会让陛下失望,也会让孙督师的心血付诸东流。
所以,受降吧。
信中不是说奴酋可能会从海路南逃么。
正好,陆战我不熟,到时候你让你麾下的杨国柱与虎大威率兵与范文程等人交接。
你则与我一起封江。
若奴酋不来也就罢了,若来,必死无疑。
海上不比陆地,海上一眼万里,以我军现在舰船之威,只要其人敢露头,我保证他有死无生。”
卢象升靠撑在桌榻上沉默良久,才语气疲惫的重重一叹。
“朝堂非我事,若来日有机会,卢某必解甲归田,含饴弄孙,再不出仕。”
俞咨皋顿了顿,无言苦笑。
…
崇祯十三年五月一日凌晨,大明东军都督府总督卢象升率军十万乘船登辽朝李氏王宫所在汉城以西的海岸,并于当日傍晚击溃驻守在海岸附近的后金水师。
孙督师本身就德高望重,在军中有实力,如果拿下奴酋,杀也好,囚也罢。
甚至只要驱逐皇太极,他手底下那群辽东降将就会用光复辽东,平定奴朝的名义裹挟陛下。
到时候,以大明眼下的局势,陛下恐怕就算心中有什么顾虑也不好发作。
而孙督师夹在中间,上承,则有挟兵自重的倾向。
下拒,则有让陛下失信于人的可能。
到时候一旦引起各方降将的猜忌,大明势必会再起波澜。
外人不知,卢兄应该清楚,那张献忠、李自成等人可都还活着呢。
还有郑芝龙父子。
一旦现在东拼西凑起来的人心再度离散,后果不堪设想。
孙督师本人应该也是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一意孤行去定辽右卫以身犯险。
这样一来,若是不幸战死,事后陛下也可以用作战不利的名义拿掉他身上的恩宠。
而祖大寿等人没了他,也就没了挟功自敖跟陛下讨价还价的资格。
加上届时建奴已经平灭,陛下以恩荫的方式提拔阎应元、史可法、以及那些在阎应元手下整训的李定国等人驻防辽地,辽东稳矣。
而若孙督师此战侥幸未死,残存了下来,那最后也只会是一个佐助之功。
如果再考虑到此次平辽以其为主的话,恐怕非但无功,反而有过。
到时候一个轻敌冒进,识人不明就足以让他搁置赋闲。
届时,陛下处理祖大寿等人也就方便了许多。
所以,这场仗注定要由你来结束,也只能由你来结束。
只要你平掉皇太极,哪怕只是驱逐皇太极光复了汉城,以孙传庭昔日远赴西塞之事为例。
恐怕你将是下一个辽东之王。
卢兄别忘了,这里可是汉朝故地,以陛下如今显露出来的心思,极有可能会封你为‘复汉之王’让你率军永镇此地。
到时候东南西北四大都督中,孙督师、秦督师得享荣华富贵,孙兄与卢兄裂土封王。
两明两暗,相互制衡,即稳固了朝堂,又可以用你们的事引动大明臣民裂土封王之心,一举数得,大明强盛指日可待。”
卢象升神情复杂的看着眼前人,沉默良久,无奈苦笑。
“陛下如此行事,就不怕穷兵黩武吗?”
俞咨皋顿了顿,幽幽道:“何为穷兵黩武?掠土不治,只为出心中郁气,扬一时之威,此乃穷兵黩武。
眼下大明仙种仙器无数,一旦外出征战,朝廷扬威,将校得财,平民得地。
到时候上有所得,下有所依,此乃开疆拓土,而非穷兵黩武。
卢兄也是饱腹诗书之人,应该明白什么是穷兵黩武,什么又是开疆拓土。
若只是陛下与将校得利,对于百姓而言,那自然是吃力不讨好的穷兵黩武。
可若上下皆得利,随军出征的百姓也能得到大量的土地与利益,那还叫穷兵黩武吗?”
“这岂不是先秦旧法吗?怎么,陛下要重拾商鞅旧法,实施军功制?难道就不怕来日人人向战,民不聊生?”
“所以,陛下内圣外王,对降将多有宽宥,对异族斩尽杀绝,就是为了避免来日重蹈先秦覆辙,被各族遗民反噬。
卢兄,此乃大势,听我一句,受降吧,陛下有言,凡我族人,战场之中皆有免死求活之资格。”
卢象升无语扶额,没有言语。
俞咨皋见状,语气微沉,“卢兄,为人臣者,当上体天心,此乃为臣之道。
况且退一万步而言,眼下答应尚可喜等人的受降,到时候也是个被群臣诟病的把柄。
来日若是力不从心,卢兄大可让朝臣借此弹劾从而退隐。
而且眼下战局已定,孙督师已经入局,卢兄若错失良机致使奴酋逃脱,不仅会让陛下失望,也会让孙督师的心血付诸东流。
所以,受降吧。
信中不是说奴酋可能会从海路南逃么。
正好,陆战我不熟,到时候你让你麾下的杨国柱与虎大威率兵与范文程等人交接。
你则与我一起封江。
若奴酋不来也就罢了,若来,必死无疑。
海上不比陆地,海上一眼万里,以我军现在舰船之威,只要其人敢露头,我保证他有死无生。”
卢象升靠撑在桌榻上沉默良久,才语气疲惫的重重一叹。
“朝堂非我事,若来日有机会,卢某必解甲归田,含饴弄孙,再不出仕。”
俞咨皋顿了顿,无言苦笑。
…
崇祯十三年五月一日凌晨,大明东军都督府总督卢象升率军十万乘船登辽朝李氏王宫所在汉城以西的海岸,并于当日傍晚击溃驻守在海岸附近的后金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