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意难平,从汉末郭嘉开始窝不是大神
第333章 ,凤凰城之战(六)
“……其实卢兄不必纠结,敢问卢兄,可曾想过此次出征平奴陛下为何选你而非他人?”
“?”
正因为想到最近几年皇帝的信任而自觉感受到了来自皇帝的温暖与关怀,从而书生意气迸发,红着眼拍大腿表忠心的卢象升一愣。
“为,为何选我?”
“嗯。”
定了定神,卢象升思绪慢慢回归。
“陛下为何选我,卢某不知,但细细想来,无外乎两点,一者,大明如今南北征战,战火不断。
眼下辽地战事突起,能支援辽东的,细细数来也只有我东军合适。
余者要么新练不久无法成军,要么边防关外任务在身,只有卢某麾下东军一直屯田自守,所以于公而言,卢某该当此任。
此为其一。
其二,恐怕陛下也是存了让我手刃仇人报仇的意思,不知卢某所言可对?”
俞咨皋笑着摇头,“对,也不对。”
“俞兄此言何意?”
“卢兄你是当局者迷,只知其一啊,东军合适是一方面,为你报仇姑且也算一方面,但更多的,恐怕是陛下想让你我磨合。”
“你,你我磨合?”
“嗯。”
看着眼前这个在政治上憨的跟初入官场的流官们有的一拼的半大老头,俞咨皋心中暗暗摇头。
这么愚钝,怪不得你会在神迹中因为误会陛下圣意被陛下摒弃了。
“敢问卢兄,如今四大都督中,谁人在朝堂上势力最大。”
卢象升一愣,旋即脸色一沉,下意识的就要驳斥俞咨皋不要挑拨离间,却在开口瞬间心中闪过一个可怕念头。
朝,朝堂上的势力?
目前东南西北中五军中,中军不出,只负责军治,且张庆臻为勋爵,无功无过下自成一派,不上朝堂。
余下四人。
自己只是带兵之将,在朝堂中除了一个杨延麟替自己转达军务外,再无他人。
孙传庭更不用提,自己好歹还有个杨延麟背书,孙传庭除了手下军将,在朝中毫无根基,全靠陛下信任,否则之前西出塞外时也不会被朝臣诟病,甚至失联数月。
眼下,其人封王开府,未来注定要跟朝堂划清界限,甚至西军都督之位都要在不久的将来让出,否则必死无疑。
而剩下的南北两军中,柱国公秦良玉一介女流,加之出身土司,虽然眼下得登高位,但其身份已经注定无法进入朝堂核心,未来最好的下场也不过是当一个有名无实的中兴国公。
若考虑到其人眼下出征塞外,恐怕来日也是另一个孙传庭。
唯独孙承宗。
本人是三朝老臣,两朝帝师,加上现在身居高位,手中不仅有大批辽东降臣,还是未来的国丈。
虽然有阎应元与史可法两人分权,但二人一个是白身骤起的新贵,一个是初入官场的流官,眼下即便身居高位,却也是有名无实,需要仰仗孙承宗的鼻息。
如今建奴覆灭在即,来日皇太极一旦伏诛,孙承宗的声势必定更上一层。
而眼下孙承宗已经是高高在上的护国公,极尽恩宠,再往上,只能外域封王。
但跟势单力孤的孙传庭不同,孙承宗在朝中有着大量势力。
孙传庭面对皇帝的敕封只能俯首听命,但孙承宗可未必会心甘情愿去外域开疆拓土。
就算孙承宗愿意,他手底下那群人也不愿意。
到时候万一有人打着他的名义发动侧变,就算朝廷不惧,恐怕也会元气大伤啊……
慢慢的,因为常年混迹战场而忽略了官场规则的卢象升陷入了沉思。
他面前的俞咨皋见他眼神忽明忽暗的低头不语,眼神一闪。
“一个统军十万,在朝中毫无根基,且被神迹点过名的耿耿忠臣。
一个同样统军十万,同样在朝中毫无根基,出身于忠耿世家的罪臣。
两人一个陆地一个海域,共同驻防山东登莱之地。
敢问卢兄,此等情形,若非陛下有意,你我二人能有今天?
卢兄莫要忘记,你我二人可是雄踞山东海陆两地,拥兵二十万,麾下仙种仙器无数。
就算陛下信得过我们,朝中那些大臣信得过我们吗?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啊。
更何况此次出兵平奴,陛下可是亲自点名以护国公孙督师为主的。
但却在之后又让你我二人合兵二十万以海路直捣奴酋盘踞的汉城。
这说明了什么?”
已经逐渐回过味来的卢象升心头一颤,“俞兄你是说……陛下要借灭奴酋之功来抬高卢某?清理孙督师?”
俞咨皋摇头,“清理未必,但抬高你的地位是肯定的,孙督师最大的作用是替陛下安抚辽东将门,稳定辽东将校。
“?”
正因为想到最近几年皇帝的信任而自觉感受到了来自皇帝的温暖与关怀,从而书生意气迸发,红着眼拍大腿表忠心的卢象升一愣。
“为,为何选我?”
“嗯。”
定了定神,卢象升思绪慢慢回归。
“陛下为何选我,卢某不知,但细细想来,无外乎两点,一者,大明如今南北征战,战火不断。
眼下辽地战事突起,能支援辽东的,细细数来也只有我东军合适。
余者要么新练不久无法成军,要么边防关外任务在身,只有卢某麾下东军一直屯田自守,所以于公而言,卢某该当此任。
此为其一。
其二,恐怕陛下也是存了让我手刃仇人报仇的意思,不知卢某所言可对?”
俞咨皋笑着摇头,“对,也不对。”
“俞兄此言何意?”
“卢兄你是当局者迷,只知其一啊,东军合适是一方面,为你报仇姑且也算一方面,但更多的,恐怕是陛下想让你我磨合。”
“你,你我磨合?”
“嗯。”
看着眼前这个在政治上憨的跟初入官场的流官们有的一拼的半大老头,俞咨皋心中暗暗摇头。
这么愚钝,怪不得你会在神迹中因为误会陛下圣意被陛下摒弃了。
“敢问卢兄,如今四大都督中,谁人在朝堂上势力最大。”
卢象升一愣,旋即脸色一沉,下意识的就要驳斥俞咨皋不要挑拨离间,却在开口瞬间心中闪过一个可怕念头。
朝,朝堂上的势力?
目前东南西北中五军中,中军不出,只负责军治,且张庆臻为勋爵,无功无过下自成一派,不上朝堂。
余下四人。
自己只是带兵之将,在朝堂中除了一个杨延麟替自己转达军务外,再无他人。
孙传庭更不用提,自己好歹还有个杨延麟背书,孙传庭除了手下军将,在朝中毫无根基,全靠陛下信任,否则之前西出塞外时也不会被朝臣诟病,甚至失联数月。
眼下,其人封王开府,未来注定要跟朝堂划清界限,甚至西军都督之位都要在不久的将来让出,否则必死无疑。
而剩下的南北两军中,柱国公秦良玉一介女流,加之出身土司,虽然眼下得登高位,但其身份已经注定无法进入朝堂核心,未来最好的下场也不过是当一个有名无实的中兴国公。
若考虑到其人眼下出征塞外,恐怕来日也是另一个孙传庭。
唯独孙承宗。
本人是三朝老臣,两朝帝师,加上现在身居高位,手中不仅有大批辽东降臣,还是未来的国丈。
虽然有阎应元与史可法两人分权,但二人一个是白身骤起的新贵,一个是初入官场的流官,眼下即便身居高位,却也是有名无实,需要仰仗孙承宗的鼻息。
如今建奴覆灭在即,来日皇太极一旦伏诛,孙承宗的声势必定更上一层。
而眼下孙承宗已经是高高在上的护国公,极尽恩宠,再往上,只能外域封王。
但跟势单力孤的孙传庭不同,孙承宗在朝中有着大量势力。
孙传庭面对皇帝的敕封只能俯首听命,但孙承宗可未必会心甘情愿去外域开疆拓土。
就算孙承宗愿意,他手底下那群人也不愿意。
到时候万一有人打着他的名义发动侧变,就算朝廷不惧,恐怕也会元气大伤啊……
慢慢的,因为常年混迹战场而忽略了官场规则的卢象升陷入了沉思。
他面前的俞咨皋见他眼神忽明忽暗的低头不语,眼神一闪。
“一个统军十万,在朝中毫无根基,且被神迹点过名的耿耿忠臣。
一个同样统军十万,同样在朝中毫无根基,出身于忠耿世家的罪臣。
两人一个陆地一个海域,共同驻防山东登莱之地。
敢问卢兄,此等情形,若非陛下有意,你我二人能有今天?
卢兄莫要忘记,你我二人可是雄踞山东海陆两地,拥兵二十万,麾下仙种仙器无数。
就算陛下信得过我们,朝中那些大臣信得过我们吗?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啊。
更何况此次出兵平奴,陛下可是亲自点名以护国公孙督师为主的。
但却在之后又让你我二人合兵二十万以海路直捣奴酋盘踞的汉城。
这说明了什么?”
已经逐渐回过味来的卢象升心头一颤,“俞兄你是说……陛下要借灭奴酋之功来抬高卢某?清理孙督师?”
俞咨皋摇头,“清理未必,但抬高你的地位是肯定的,孙督师最大的作用是替陛下安抚辽东将门,稳定辽东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