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意难平,从汉末郭嘉开始窝不是大神
第338章 ,最后的挣扎(二)
孔有德咗起了牙花子,他奶奶滴,这小奴贼是想把乃公当刀使啊。
豪格话里的意思他明白,无非就是‘物是人非,树倒猢狲散,他指挥不动济尔哈朗了,济尔哈朗有了失控的趋势’。
话外的意思他也明白,无非就是‘虽然我知道济尔哈朗有了各奔东西,甚至背叛自立的想法。
但我不想说,但我又想让别人知道济尔哈朗的心思,所以你看着办吧。’
所以,意识到眼前这个光头想要既当又立后,孔有德迟疑片刻,小心翼翼的岔开了话头。
“殿下,奴才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豪格眼神一闪,“恭顺王有话不妨直说。”
“谢殿下恩赐,其实一直以来,奴才心中都觉得和硕亲王就是一个隐患。
毕竟其父舒尔哈齐、其长兄阿敏可都是因太祖、先皇而死的。
中原有句古话,叫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乃不共戴天之仇。
以前陛下在位时,大清兵强马壮,再加上他本身高官厚禄得坐,荣华富贵得享,为了自身性命,自然不敢有什么反逆之心。
眼下先皇仙去,大清衰败,莫说高官厚禄,就是身家性命都危在旦夕。
这种情况下,难保他不会对殿下下手。
因为严格说来,殿下一脉与他一脉有世仇。
而且他父亲当年也是主张向明廷议和称番的。
有这条情面在,明廷自然不会太过为难。
说不定还会立木为信,将其提拔为新的建州卫指挥使统领建州三卫。
毕竟抛开内仇不谈,其本人也姓‘爱新觉罗’,只要他肯降,于情于理,都会被明廷大力扶持。
这是明廷开国以来对异族的惯用计量,昔年的北元不就是被这样分为鞑靼与瓦剌两部的吗?”
“恭顺王的意思是说,和硕亲王叔会反?”
“奴才妄言天家私事,奴才死罪!”
看着跪在自己脚下的身影,豪格笑了。
“恭顺王请起,恭顺王一心为主,何罪之有,更何况本王父辈的确与其有血仇,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实。
之前是本王疏忽不查,如今恭顺王一言惊醒梦中人,非但无过,反而有功。
正所谓一事不烦二主,既然恭顺王心中对此事早有所虑,那必定有所权衡。
敢问恭顺王,可有计教我?”
孔有德眼珠转了转,恭声道:“奴才不敢,只是略有所思罢了,以奴才愚见,为今之计,殿下只能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宁可错杀,不可放过么……”
“嗯,值此存亡危急之时,妇人之仁,只会被人鱼肉。”
“可有详尽计划?”
“奴才以为,动手之地当在关外,这样一来,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引起明廷的注意。
而以目前形式来看,最适合动手的地方该是孤山堡以东五十里外的关外太子河一代,那里……”
…
与此同时,小树林外,草河堡中,一处被人重重守护的废弃庄园内。
头大脖子粗,看起来像伙夫,时任满清和硕贝勒兼镶蓝旗旗主,原历史上在满清入关,小顺治上位后,辅佐小顺治灭了多尔衮满门。
最终功成名就成为满清十二铁帽子王之一的济尔哈朗此时也在跟他的好大侄‘艾度礼’(济尔哈朗哥哥‘代善’的次子,初封镇国公,顺治元年(1644年)因私自发誓反对济尔哈朗、多尔衮擅政争权而与妻、子同斩于市)琢磨着豪格。
“……富尔敦(济尔哈朗长子)、济度(济尔哈朗次子)他们睡了?”
“没有,在练武,说是要上阵杀敌,替族人报仇,固尔玛珲(代善三子)与恭阿(代善四子)陪着。”
“嗯。”
“叔父,这么晚叫我过来,是有什么事吗?”
“看看吧。”
疑惑接过眼前人递过来的信件,翻开一看,原本在后院陪兄弟们练武的艾度礼瞳孔一缩。
“诛,诛贼?”
他面前,济尔哈朗沉着脸,看不出什么表情变化。
“你怎么看。”
艾度礼脸色变了变,没有第一时间开口,而是沉默了片刻才语意莫名的幽幽道:
“其实此时此刻,我们答不答应已经不重要了,一来豪格不是皇太极,眼下皇太极已殁,他本就信不过我们。
如今阿拜与阿巴泰密信于叔父,不管叔父答不答应,豪格都不会再无动于衷。
二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阿拜与阿巴泰虽然行为下作,但信中有句话说得很对。
明廷势大,我族羸弱,我们眼下的当务之急是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我们才有未来可言,其它一切都是空谈。
而眼下最有可能让明廷罢手的方式,除了投降就是表忠,拿豪格等人的脑袋去请降表忠。”
济尔哈朗默然,“如果行事,我们需要帮手。”
“叔父的意思是……巴布泰(努尔哈赤的第九子)?”
“不够,就算除掉他,拿到了他手中的蒙族镶蓝旗,我们的人手也远远不够。
别的不说,豪格本人麾下就有两万近三万的正蓝旗旗丁,这还不包括叶布舒(皇太极第四子)手中那两万蒙族正蓝旗溃军。
豪格话里的意思他明白,无非就是‘物是人非,树倒猢狲散,他指挥不动济尔哈朗了,济尔哈朗有了失控的趋势’。
话外的意思他也明白,无非就是‘虽然我知道济尔哈朗有了各奔东西,甚至背叛自立的想法。
但我不想说,但我又想让别人知道济尔哈朗的心思,所以你看着办吧。’
所以,意识到眼前这个光头想要既当又立后,孔有德迟疑片刻,小心翼翼的岔开了话头。
“殿下,奴才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豪格眼神一闪,“恭顺王有话不妨直说。”
“谢殿下恩赐,其实一直以来,奴才心中都觉得和硕亲王就是一个隐患。
毕竟其父舒尔哈齐、其长兄阿敏可都是因太祖、先皇而死的。
中原有句古话,叫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乃不共戴天之仇。
以前陛下在位时,大清兵强马壮,再加上他本身高官厚禄得坐,荣华富贵得享,为了自身性命,自然不敢有什么反逆之心。
眼下先皇仙去,大清衰败,莫说高官厚禄,就是身家性命都危在旦夕。
这种情况下,难保他不会对殿下下手。
因为严格说来,殿下一脉与他一脉有世仇。
而且他父亲当年也是主张向明廷议和称番的。
有这条情面在,明廷自然不会太过为难。
说不定还会立木为信,将其提拔为新的建州卫指挥使统领建州三卫。
毕竟抛开内仇不谈,其本人也姓‘爱新觉罗’,只要他肯降,于情于理,都会被明廷大力扶持。
这是明廷开国以来对异族的惯用计量,昔年的北元不就是被这样分为鞑靼与瓦剌两部的吗?”
“恭顺王的意思是说,和硕亲王叔会反?”
“奴才妄言天家私事,奴才死罪!”
看着跪在自己脚下的身影,豪格笑了。
“恭顺王请起,恭顺王一心为主,何罪之有,更何况本王父辈的确与其有血仇,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实。
之前是本王疏忽不查,如今恭顺王一言惊醒梦中人,非但无过,反而有功。
正所谓一事不烦二主,既然恭顺王心中对此事早有所虑,那必定有所权衡。
敢问恭顺王,可有计教我?”
孔有德眼珠转了转,恭声道:“奴才不敢,只是略有所思罢了,以奴才愚见,为今之计,殿下只能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宁可错杀,不可放过么……”
“嗯,值此存亡危急之时,妇人之仁,只会被人鱼肉。”
“可有详尽计划?”
“奴才以为,动手之地当在关外,这样一来,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引起明廷的注意。
而以目前形式来看,最适合动手的地方该是孤山堡以东五十里外的关外太子河一代,那里……”
…
与此同时,小树林外,草河堡中,一处被人重重守护的废弃庄园内。
头大脖子粗,看起来像伙夫,时任满清和硕贝勒兼镶蓝旗旗主,原历史上在满清入关,小顺治上位后,辅佐小顺治灭了多尔衮满门。
最终功成名就成为满清十二铁帽子王之一的济尔哈朗此时也在跟他的好大侄‘艾度礼’(济尔哈朗哥哥‘代善’的次子,初封镇国公,顺治元年(1644年)因私自发誓反对济尔哈朗、多尔衮擅政争权而与妻、子同斩于市)琢磨着豪格。
“……富尔敦(济尔哈朗长子)、济度(济尔哈朗次子)他们睡了?”
“没有,在练武,说是要上阵杀敌,替族人报仇,固尔玛珲(代善三子)与恭阿(代善四子)陪着。”
“嗯。”
“叔父,这么晚叫我过来,是有什么事吗?”
“看看吧。”
疑惑接过眼前人递过来的信件,翻开一看,原本在后院陪兄弟们练武的艾度礼瞳孔一缩。
“诛,诛贼?”
他面前,济尔哈朗沉着脸,看不出什么表情变化。
“你怎么看。”
艾度礼脸色变了变,没有第一时间开口,而是沉默了片刻才语意莫名的幽幽道:
“其实此时此刻,我们答不答应已经不重要了,一来豪格不是皇太极,眼下皇太极已殁,他本就信不过我们。
如今阿拜与阿巴泰密信于叔父,不管叔父答不答应,豪格都不会再无动于衷。
二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阿拜与阿巴泰虽然行为下作,但信中有句话说得很对。
明廷势大,我族羸弱,我们眼下的当务之急是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我们才有未来可言,其它一切都是空谈。
而眼下最有可能让明廷罢手的方式,除了投降就是表忠,拿豪格等人的脑袋去请降表忠。”
济尔哈朗默然,“如果行事,我们需要帮手。”
“叔父的意思是……巴布泰(努尔哈赤的第九子)?”
“不够,就算除掉他,拿到了他手中的蒙族镶蓝旗,我们的人手也远远不够。
别的不说,豪格本人麾下就有两万近三万的正蓝旗旗丁,这还不包括叶布舒(皇太极第四子)手中那两万蒙族正蓝旗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