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意难平,从汉末郭嘉开始窝不是大神
第344章 ,最后的挣扎(八)
崇祯十三年七月一日,在孤山堡驻扎的满奴溃军因不明原因爆发内讧。
同夜,秘密驻防在碱场堡一代的大明北军右都督阎应元麾下四大总兵李霖宇、刘定、刘天、罗孟德四人得知消息后,率军南下赶赴孤山堡。
并于当日子夜在孤山堡以西的一座山谷中与正准备率军撤退的豪格、阿拜等人接战。
混战中,努尔哈赤第三子‘阿拜’、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被总兵李霖宇临阵斩杀。
皇太极长子豪格、四子叶布舒、降奴明将孔有德、其子孔延训四人在乱阵中被明军火炮击中,当场身亡。
镶蓝旗旗主和硕贝勒‘济尔哈朗’侥幸逃过一劫,突围时被俘,最终投降。
孤山堡内聚集的近十余万满清金兵除少部分侥幸逃出关外,多数请降。
三日后,李霖宇四人率军杀老奴两子、两孙、孔有德父子,降济尔哈朗等外番宗亲异王的消息在辽东传开。
北军总督孙承宗亲自率军迎接,并当众表示要为四人请功。
一时之间,李霖宇四人在辽地声名大噪,甚至有人暗中将其比喻为下一位北军总督,辽地新贵。
…
崇祯十三年七月十四日。
大明顺天府,京城内廷,乾清宫。
夜。
“……怎么样,商议的如何了?”
“回陛下问,已有定夺,这是此次平辽之战所有将帅的一应赏戒,请陛下过目。”
接过眼前人递过来的奏章,回到顺天府后一直在京城忙着在京城搞基建、立规矩的朱伟光漫不经心的翻了翻,随手将奏章扔到了一边。
“懒得翻了,你直接给朕说吧。”
他面前,自从十天前收到辽东最终战报后就被朱伟光指派制定战后赏格的吏部尚书商周祚闻言,先是深吸了一口气,缓了缓脑子里这十天来因为连夜赶制而有些混沌的思绪,才在一旁被叫朱伟光过来旁听商议的孔贞运、程国祥、李待问、范景文、李邦华、杨廷麟等一众各部重臣有意无意的注视下沉声道:
“此次平辽之战,奴酋皇太极伏诛,窃据李朝的后金奴贼覆灭,辽地大患已除,辽东平定已成定势。
所以,以战场论,此战之胜,不啻于昔日安西王孤军远赴千里灭国之战。
故而臣以为,此战中立功的将帅当授以高格,唯有如此,方能安天下军心,振我朝纲!”
“详细说说,怎么个章程。”
“臣以为,以战功论,东军督师定国公卢象升当为此战首功。”
“然后呢。”
商周祚迟疑片刻,一咬牙,“故而,臣以为,按安西王(孙传庭)旧制,定国公卢象升一举剿灭奴酋皇太极,平定李朝,并北上救出孙督师,理应封王,否则不足以平军心。”
“!”
瞬间,殿内气氛一沉。
一旁原本支着耳朵侧耳偷听的李邦华等人身体很明显的一僵,有几人甚至开始隐隐冒汗。
其中,出自卢象升麾下,时任内阁阁臣的杨延麟反应最大,脸都白了一节。
好在御椅上批阅奏折的朱伟光没什么特殊反应,听到商周祚建议给卢象升封王后,抬头看了他一眼,又漫不经心的低下了头。
“继续。”
霎时,殿内气氛一松,低着头忐忑不安的商周祚本人更是忍不住悄悄长出了一口气。
“此外,此役中随定国公作战的众东军将官也该当升爵,其中,臣建议将东军左都督杨国柱改‘忠烈伯’为‘忠烈侯’,授左柱国之称。
右都督虎大威改‘虎威伯’为‘虎威侯’,授右柱国之称,以彰其功,安其军心。”
“继续。”
“回陛下,有关东军众将的功爵赏罚就有这些,接下来就是北洋舰队俞总兵与北军众将官的赏罚,以及定国公卢象升王号的圣裁了。”
“??”
“你先等会儿,东军将官的赏罚这就完了?没了?”
“额……”
“臣愚钝!”
朱伟光不满的抬起了头,“朕要是没记错的话,这赏功封爵之事一直都是你吏部的事,对吧?”
“回陛下问,的确是吏部四使司事宜,其中‘文选清吏司’(明代吏部特有的四大清吏司之一‘文选司’)负责考授、拣选、升降。
同夜,秘密驻防在碱场堡一代的大明北军右都督阎应元麾下四大总兵李霖宇、刘定、刘天、罗孟德四人得知消息后,率军南下赶赴孤山堡。
并于当日子夜在孤山堡以西的一座山谷中与正准备率军撤退的豪格、阿拜等人接战。
混战中,努尔哈赤第三子‘阿拜’、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被总兵李霖宇临阵斩杀。
皇太极长子豪格、四子叶布舒、降奴明将孔有德、其子孔延训四人在乱阵中被明军火炮击中,当场身亡。
镶蓝旗旗主和硕贝勒‘济尔哈朗’侥幸逃过一劫,突围时被俘,最终投降。
孤山堡内聚集的近十余万满清金兵除少部分侥幸逃出关外,多数请降。
三日后,李霖宇四人率军杀老奴两子、两孙、孔有德父子,降济尔哈朗等外番宗亲异王的消息在辽东传开。
北军总督孙承宗亲自率军迎接,并当众表示要为四人请功。
一时之间,李霖宇四人在辽地声名大噪,甚至有人暗中将其比喻为下一位北军总督,辽地新贵。
…
崇祯十三年七月十四日。
大明顺天府,京城内廷,乾清宫。
夜。
“……怎么样,商议的如何了?”
“回陛下问,已有定夺,这是此次平辽之战所有将帅的一应赏戒,请陛下过目。”
接过眼前人递过来的奏章,回到顺天府后一直在京城忙着在京城搞基建、立规矩的朱伟光漫不经心的翻了翻,随手将奏章扔到了一边。
“懒得翻了,你直接给朕说吧。”
他面前,自从十天前收到辽东最终战报后就被朱伟光指派制定战后赏格的吏部尚书商周祚闻言,先是深吸了一口气,缓了缓脑子里这十天来因为连夜赶制而有些混沌的思绪,才在一旁被叫朱伟光过来旁听商议的孔贞运、程国祥、李待问、范景文、李邦华、杨廷麟等一众各部重臣有意无意的注视下沉声道:
“此次平辽之战,奴酋皇太极伏诛,窃据李朝的后金奴贼覆灭,辽地大患已除,辽东平定已成定势。
所以,以战场论,此战之胜,不啻于昔日安西王孤军远赴千里灭国之战。
故而臣以为,此战中立功的将帅当授以高格,唯有如此,方能安天下军心,振我朝纲!”
“详细说说,怎么个章程。”
“臣以为,以战功论,东军督师定国公卢象升当为此战首功。”
“然后呢。”
商周祚迟疑片刻,一咬牙,“故而,臣以为,按安西王(孙传庭)旧制,定国公卢象升一举剿灭奴酋皇太极,平定李朝,并北上救出孙督师,理应封王,否则不足以平军心。”
“!”
瞬间,殿内气氛一沉。
一旁原本支着耳朵侧耳偷听的李邦华等人身体很明显的一僵,有几人甚至开始隐隐冒汗。
其中,出自卢象升麾下,时任内阁阁臣的杨延麟反应最大,脸都白了一节。
好在御椅上批阅奏折的朱伟光没什么特殊反应,听到商周祚建议给卢象升封王后,抬头看了他一眼,又漫不经心的低下了头。
“继续。”
霎时,殿内气氛一松,低着头忐忑不安的商周祚本人更是忍不住悄悄长出了一口气。
“此外,此役中随定国公作战的众东军将官也该当升爵,其中,臣建议将东军左都督杨国柱改‘忠烈伯’为‘忠烈侯’,授左柱国之称。
右都督虎大威改‘虎威伯’为‘虎威侯’,授右柱国之称,以彰其功,安其军心。”
“继续。”
“回陛下,有关东军众将的功爵赏罚就有这些,接下来就是北洋舰队俞总兵与北军众将官的赏罚,以及定国公卢象升王号的圣裁了。”
“??”
“你先等会儿,东军将官的赏罚这就完了?没了?”
“额……”
“臣愚钝!”
朱伟光不满的抬起了头,“朕要是没记错的话,这赏功封爵之事一直都是你吏部的事,对吧?”
“回陛下问,的确是吏部四使司事宜,其中‘文选清吏司’(明代吏部特有的四大清吏司之一‘文选司’)负责考授、拣选、升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