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最后的挣扎(八)(第3页)

 说到这里,朱伟光顿了顿,良久才幽幽道:“就由右都督虎大威接任。 

 其接任后,右都督一职由中军都督府指派他人充任,从今往后,东军右都督一职改为内督稽查,不再负责统兵征战。 

 统兵征战之事全部交由总督、左都督统筹,右都督只负责稽查东军内部将校不法事宜与粮饷军备检校。 

 另外,安西王孙传庭建府开牙之后,准其再西军中择军五万去职留兵,下任西军总督就由右都督曹变蛟充任。 

 其原职同样由中军都督府指派充任,一应规列均以东军为定,包括散阶的恩封调整。” 

 眼神一闪,商周祚低头拱手,“遵旨!” 

 “继续,先说俞咨皋。” 

 “是!” 

 定了定神,商周祚索性直接跪地开口,“以功核算,臣以为北洋舰队此役破敌有功。 

 俞咨皋身为北洋舰队总督,臣建议以其姓为号,封‘俞伯’,授正二品‘上护军’勋衔。” 

 “不够,俞家虽不是戚家,但朝廷也是亏欠甚多,封侯,就以其姓为号,封‘俞候’。 

 另外,其父俞大猷一生戎马,替大明抗击倭奴,至死不渝,有大功于社稷。 

 特以其姓追封为‘俞国公’,不世袭,转赐晋江俞氏‘国之柱石’金匾一块。 

 凡俞家后人,凭此金匾,可免除谋反之外的一应死罪一次,外姓人无效。” 

 商周祚苦笑,“臣领旨!” 

 “继续,说说北军的赏罚你们是怎么定的。” 

 瞬间,殿内的气氛压抑了起来,商周祚本人更是一脸纠结的看着朱伟光,神情复杂。 

 “陛下问,臣不敢瞒,臣以为,孙督师虽然阵前失策,以至于身陷囹圄。 

 但也凭一己之力拖住了建奴近二十万大军,为乐浪王伏杀奴酋皇太极创造了有利条件。 

 所以,臣以为当赏。” 

 说着,商周祚低下头静静等待了起来。 

 而朱伟光则在抬眼看了他半天后,突然转头看向一旁低头默然的孔贞运等人。 

 “你们呢?” 

 一旁当人形背景墙的几人一愣,面面相觑间,原历史上崇祯十七年朱由检自挂东南枝后殉国而死。 

 现在因为早前光幕的曝光与朱伟光的到来,在守城之战后替代杨嗣昌成为兵部尚书的李邦华无奈拱手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孙督师虽拖住了建奴的大军,为乐浪王平定奴酋创造了条件,但也致使其麾下北军将士伤亡惨重。 

 所以,臣认为当罚。” 

 “哦?” 

 “说说理由。” 

 “遵旨!” 

 对着朱伟光躬身一礼,李邦华抬头沉声道:“身为一军主帅,偏听偏信,轻敌冒进。 

 以至于身陷囹圄,让辽地各将不得不紧急驰援,导致辽地烽烟四起,生灵涂炭,此为失智,乃将之罪。 

 身为三军总督,罔顾圣意,刚愎自用,以至于让大军被困一地,伤亡数万,横死者无计,此为失职,乃臣之罪。 

 所以,此战无论公私,孙督师均有过无功,论罪当罚。” 

 沉默片刻,朱伟光转头看向四周,“可还有人要补充?” 

 对此,众人无言以对。 

 “没有要补充的了吗?” 

 等了片刻,不见回应,朱伟光重新转头看向了商周祚,“爱卿你的意思呢,还要坚持论功行赏吗?” 

 抿了抿嘴,商周祚硬着头皮恭声道:“臣以为,孙督师先安广宁,后定海州。 

 临战裁撤老弱整军备敌,使辽地重获生机,得军二十万;临阵降奴纳臣效死疆场,使建奴疲于应对,灭奴于一地。 

 虽一时失察,致使麾下军丁死伤惨重,但战阵之事本就瞬息万变,不能以偏概全。 

 所以,臣还是坚持己见,论功当赏。” 

 “看来这是谈不拢啊……” 

 语意莫名的幽幽一笑,朱伟光淡淡道:“既然如此,折中吧,军中不是讲究个赏罚分明么,那咱们就功是功过是过的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