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磁异探测器
“陈队最近这是怎么了?怎么突然变得这么拼?”屈菁菁满脸困惑地问道。“谁知道呢,就跟打了兴奋剂一样。”楼小云笑着回应。
若说装备研究所研发的“狂蜂”无人机集群攻击系统是针对战役或大规模战场打击,那么陈夏团队自主研发的“战场清扫者”则更适用于小规模战斗场景。两者虽都基于集群控制技术,但用途和成本却大相径庭。
“狂蜂”系统以其广阔的覆盖空域、庞大的集群规模以及对地形细微差异的较低敏感性著称,其攻击方式直接且高效:发现目标,即刻摧毁,若一架无法完成,则多架齐上,对于庞大的集群而言,这并非难事。
然而,“战场清扫者”则因其使用环境和用户的特殊性,无法拥有如此庞大的集群。这些小型高速无人机体积小巧,续航时间有限,通常仅十来分钟,这自然限制了机群的数量和作战范围。在理想状态下,这种小型高速无人机打击集群的规模通常保持在两至一百架之间。
若数量少于此,则更接近于单一的小型攻击性无人机,如之前军事电影中特战队员所使用的那种装有手榴弹的小型无人机,它能在操控者的指令下,攻击方圆一公里内的任意目标。其攻击距离与迫击炮、火箭筒相当,甚至远超某些枪榴弹和步枪的有效射程。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像导弹一样,在人的精确操控下直击目标。近三百公里的飞行时速,让敌方难以拦截。
尽管这种小型高速攻击无人机在特种作战中发挥着重要火力打击作用,成为反狙击手和反游击小队袭击的得力助手,但其弱点也显而易见:续航短、重量轻、携带弹药有限、威力受限,且对操控者的技能要求较高,需经过多次练习方能熟练掌握。
而陈夏团队开发的“战场清扫者”则巧妙地介于单一小型无人机与大型集群攻击无人机之间。它通过将众多小型高速攻击无人机整合为一个小规模的战场打击群,专门对付敌人的小规模有生力量。与需要专人操控的小型无人机不同,“战场清扫者”只需使用者设定好侦查打击区域并发射即可,无人机群将自动在指定区域内搜索并攻击敌方目标。此外,它还具备敌我识别技术,能在复杂战场环境中准确区分敌我,进行选择性攻击。
例如,在我方车队或作战小队遭遇敌方埋伏时,“战场清扫者”便能大显身手。我方人员只需在掩体内放飞这些无人机,它们便能在划定区域内自主搜索并攻击敌方人员。尽管单架无人机的威力有限,但凭借其高精度和灵活的攻击方式,仍能对敌人造成致命打击,甚至能贴近敌人最脆弱的部位如脸部、颈部、裆部等致命区域爆炸,从而有效杀伤敌人。
事实上,现代作战理念已不再过分追求单兵火力装备的威力,无论是枪榴弹还是手榴弹,都在不断减小装药量,以减轻重量、增加携带数量,并尽可能提高杀伤效率。当前各国装备的手榴弹装药量已普遍减至五六十克左右,较以往减少了一半多。
在战场上,使敌人失去战斗力往往比直接击杀更为有效。尽管陈夏团队研发的“战场清扫者”规模不大,个体无人机也显得小巧,但与“狂蜂”无人机集群攻击系统相比,其研发难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狂蜂”系统的挑战主要在于大规模无人机集群的管理与控制,而“战场清扫者”则面临着信息实时捕获与处理的严峻考验。
首要难题在于,如何让这些小型高速攻击无人机在丛林、城市、废墟等复杂地形中保持高速飞行,同时避免与障碍物发生碰撞。这些环境障碍物密布,对无人机的飞行构成了极大挑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为无人机配备专门的传感器技术,使其能够自主探测周围环境,并迅速规划出安全的飞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