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管这叫烟花?九点睡觉睡不着

第411章 磁异探测器(第2页)

 在穿越机竞速比赛中,选手通过佩戴第一视角视频眼镜进行操控,但即使是最经验丰富的选手,在复杂环境中也难免出现“炸机”的情况。因此,对于“战场清扫者”而言,必须实现无人机的自主环境感知与路线规划。这要求无人机不仅要有距离传感器、雷达、影像传感器等硬件设备来发现障碍,还需要有强大的软件支持来进行快速的信息处理与决策。

 仅仅发现障碍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如何快速甚至实时地处理这些信息。如果处理速度跟不上无人机的飞行速度,那么获取的信息将变得毫无意义,甚至可能导致无人机撞毁。

 除了飞行方面的难题,“战场清扫者”还需要实现自主发现目标的能力。这原本是人类的任务,但现在却需要无人机自行完成,这无疑增加了研发的难度。

 完成阶

段性任务的陈夏,让屈菁菁和楼小云分头去寻找新的合作伙伴,这项工作暂时告一段落。

 “陈队,我有个问题想问你。”屈菁菁开口道。

 “说吧,什么事这么神秘?”陈夏好奇地问道。

 “最近你这么拼,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事情?看你这么认真,我都不好意思偷懒了。”屈菁菁笑道。

 “哪有的事,哈哈,我一直都这么认真好不好,这就是咱男人的担当。”陈夏回应道。

 “切,怕不是钱包空了,一心想着怎么赚钱吧?”楼小云调侃道。

 “哈哈,还是你最了解我。等忙完这阵子,咱们好好休息几天。”陈夏笑着说道,楼小云和屈菁菁也纷纷表示赞同。

 此前,厂里的歼7已经算是相当先进的飞机了,但陈夏这个天才般的存在又研发出了新的成果。这次的不同之处在于,歼7后面加了个“3”,虽然外观上看似变化不大,但内部的结构、抗疲劳程度以及工艺水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起初,厂里的人们对此并不以为意,直到跟随设计的技术人员来到设计所,才意识到他们面临的是一个披着歼7外衣的全新机型。跟设,即飞机制造厂派遣技术人员到飞机设计单位跟踪设计过程,了解设计意图,并对设计中遇到的工艺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制造环节做好工艺准备。

 按理说,制造环节遇到困难时有权向设计单位反馈,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制造厂的意见至关重要。然而这次,跟设技术人员的意见却被直接忽视了。原因很简单,歼73是按照苏联米格21mf仿制的新机型,既然是仿制,就必须尽可能地还原原貌,困难虽然存在,但必须克服!

 面对陈夏的死命令,技术人员无奈只能带着图纸回到厂里。然而,当他们深入研究图纸时,却越发感到头皮发麻。许多技术细节都是厂里从未接触过的,这让他们感到无从下手。尽管如此,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掉进了“大坑”,但也只能硬着头皮上。毕竟,上级的任务是死命令,不完成就没饭吃。

 尽管深知歼73试制任务的艰巨性,大家还是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然而,实践起来才发现,其中的难度远超预期。虽不至用举步维艰来形容,但确实是步步荆棘,挑战重重。

 以三车间为例,他们负责加工的几个关键部件,都需要极高的精度。然而,以往的经验和技术在此刻显得苍白无力,几乎需要从零开始。这种推翻重来的做法,不仅导致试制进度缓慢如蜗牛,而且即便勉强造出部件,也面临着质量不达标的巨大风险。

 每当想到那些被判定为废品的零部件,三车间的中年车间主任就心疼不已。他不禁将目光投向了对面的楼小云,这个由星洲飞机设计所派来的设计人员,仿佛成了他们车间的“噩梦”。但无奈的是,人家毕竟是专业的设计人员,沟通协作是必不可少的。

 在飞机制造过程中,从零部件试制到整机总装、试飞,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与设计人员紧密配合。设计人员会根据反馈的问题一次次修改设计,使之不断完善。楼小云原本专注于飞机结构强度研究,但因十号工程筹备缓慢,加之陈夏希望她能积累更多设计经验,于是被临时调到了歼73项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