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管这叫烟花?九点睡觉睡不着

第413章 复合材料应用(第2页)

 在这种效益与技术的双重抉择下,陈夏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甚至因此导致原本浓密的发际线都后退了一大截。

 然而,这种纠结并没有持续太久,就被东北所的一个决定给打破了。这个决定关乎航空发动机,而航空发动机正是新一代战斗机项目的关键所在。

 由于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的推重比要达到10以上,推力要达到1

2到14吨的水平,而国内目前的技术水平还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因此,东北所决定在航空发动机上做两手准备:一方面积极引进俄罗斯的大推力军用航空发动机产品,以解决燃眉之急;另一方面则立足国内,整合包括陈夏厂子在内的多家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的优质资源,全力投入新型号的研发。

 然而,东北所的这条国内自主研发之路却走得并不顺利。航空发动机是高度依赖经验和技术的工业门类,盲目上马新型号无异于在沙地里建楼房,难以稳固。更何况,国内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的技术路线、发展水平各不相同,难以形成统一的合力。

 相比之下,以十号工程为核心的预研团队则表现得更为现实和严谨。他们通过十号工程的实践锻炼,对作战飞机的各个流程和要素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考虑。在航空发动机的问题上,他们同样提出了两手准备,但国内自主方面却显得更为谨慎。他们派出团队成员深入各个航发生产厂和配套厂进行调研,组织座谈交流,以了解国内航发研制生产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潜力。

 经过一年半的深入调研和考察,预研团队的总负责人、现任十号工程的总设计师突然给陈夏打来了电话。他只问了一句:“陈队的厂子要是搞14吨的大推力发动机,需要多少时间?”

 陈夏愣了一下,随即意识到了什么。他仔细盘算了一下,给出了一个相对保守但又不失实际的数字:“15年左右。”

 电话那头的总师听了这个数字后,不禁感慨万分:“15年啊……那时候我估计整个身子都埋土里了……”然而,他又爽朗地笑了起来,“但我会坚持活到那个时候,希望你到时候能让老头子我死后不留遗憾!”

 那一刻,陈夏收起了往日的不正经,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直到电话挂断,他都没有从那种复杂的情绪中走出来。直到助理小童进来提醒,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在办公室里呆坐了一整天。

 他晃了晃脑袋,重新拿起电话。从这一刻起,一项被厂子内部称为“无憾”的大推力发动机研制计划正式拉开了序幕……

 当然,推进“无憾”计划并非仅凭一腔热血就能实现。陈夏的附属厂终究是个企业,而非慈善机构,无法无偿提供资源。如果陈夏一时冲动,盲目带领附属厂开始一场毫无目标的豪赌,恐怕不用15年,短短两年内,附属厂那点积蓄就会被消耗殆尽。

 更何况,航空发动机领域是个需要慢工细活的领域。没有足够的经验、技术和水平,仅凭理想是无法取得成功的。这个世界是现实的,用爱发电或许能感动一些人,但无法改变残酷的现实。因此,赚钱和积累经验成为了陈夏面临的两大难题。

 屈菁菁曾不解地问:“老大,为什么我们现在不把精力放在对付美国上?即使和华夏是暂时合作,我们随时可以翻脸。”

 陈夏耐心地解释:“你不懂,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搞科研和赚钱。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撑,即使我们在军事上暂时超越美国,也难以持久。”

 屈菁菁恍然大悟:“明白了,老大。”

 赚钱自然是陈夏附属厂一直以来的追求,对利润的执着已经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只要发动起来,凭借手中的多项技术创新,附属厂总能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然而,经验的积累却是个难题,尤其是在纯航空领域的应用上。美国之所以能在航空发动机方面领先世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拥有庞大的经验积累。相比之下,陈夏的附属厂在这方面与欧美巨头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