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复合材料应用
上级不仅从进展顺利的十号工程中抽调了精英团队加入预研,还不断加大对预研项目的投资力度。同时,航空、航天部门、地方政府以及军队的研发资金也纷纷跟进,再加上陈夏厂子自己每年的高额研发投入,使得材料研究所每年的研发经费都高达数亿元。
经过连续多年不计成本的投入,去年年底,宋亚男团队终于研发出了一款能够投入实际应用的高强度、高韧性,同时具有镜面反射和吸波特性的全新复合材料——3900-2t800预浸料。
这款预浸料中的3900-2代表环氧树脂的标号,这种环氧树脂不仅具有超高的韧性,而且根据不同的配比,还能对雷达波产生不同属性的吸收作用。经过试验,3900-2型号的环氧树脂在高温加固后,对毫米波、厘米波等主流防空雷达的吸收效果特别好。
而t800则代表t800级别的高强中模碳纤维,它与3900-2环氧树脂相结合,构成了整个复合材料的主架构。有了这么出色的材料,陈夏作为厂子的当家人,航空航天界的专家,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了三天,终于为这款新材料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h-zb800。随着材料上的突破,新一代战斗机预研项目组的设计师们也开始大胆尝试。
几个受到总部重点扶持的团队纷纷拿出了自己的初步设计方案,各种方案争奇斗艳,各具特色。其中,东北航空研究所基于消化俄罗斯苏-27战斗机的成熟技术,提出了雪鸮方案;而由十号工程团队为核心,充分吸收十号工程积累的独特技术后,提出了小展弦比全升力体气动布局的威龙方案,这两个方案尤为引人注目。
无论是雪鸮还是威龙,陈夏的厂子都是他们不可或缺的配套供应商。因此,在两者就新一代战斗机在总部层面展开激烈竞争的同时,双方的预研团队也频繁地拜访陈夏的厂子。
他们不仅是为了交流感情,更重要的是要时刻跟进陈夏厂子在各项配套方面的进展,以便将最新的信息和数据带回去,完善各自方案的可行性。在这方面,以十号工程为核心的预研团队占据了地利之便,与陈夏的厂子合作得更为紧密。
他们不仅获得了陈夏厂子开发的jsnb-2系统的最高版本,还将团队中的核心人员以借调的方式留在陈夏厂子内部,以便随时跟踪其最新进展。而东北航空研究所虽然没有这样的便利条件,但作为国内航空领域的佼佼者,他们也有着自己的骄傲和底气。
他们直接承诺陈夏的厂子,在他们的雪鸮方案中,复合材料的占比将达到30.47%,并给陈夏厂子投去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那意思再明显不过:跟着我们东北老大哥干,绝对让你吃不了亏!
东北所确实展现出了非凡的霸气,要知道,美国f-22战斗机的复合材料占比也不过才24%多一点,尚未触及25%的门槛。然而,即便如此,f-22也已经是全球作战飞机中复合材料应用最多的一款机型了。
相比之下,东北所提出的雪鸮方案,在复合材料占比上竟然大幅超越了f-22,达到了惊人的30%以上。这无疑彰显了东北所满满的野心和决心。
反观以十号工程为核心的预研团队提出的威龙方案,就显得有些保守了。其复合材料占比仅从十号工程的6%提升了9个百分点,达到15%。尽管团队负责人表示,未来会根据实际情况和技术成果进行相应提升,但预计威龙的复合材料占比也就在20%左右,难以超越f-22。
面对这样的局面,陈夏作为厂子的当家人,内心充满了纠结。从产销的实际角度来看,他自然希望东北所的雪鸮方案能够胜出。毕竟,30.47%的复合材料占比意味着厂子将拥有一个极为光明的未来,这么多年来的巨额投入也有望得到回报。
然而,从情感层面来说,陈夏又希望十号工程这边能够赢得胜利。毕竟,这么多年来,厂子的发展都是依靠给十号工程做配套逐渐支撑起来的。十号工程是厂子的技术源泉,未来的威龙项目也同样离不开十号工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