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胆量中篇作家pD2u20

第九篇:孩子鬼之筒子沟(一)

 一,

 啰嗦一下,在这群奶奶们中间的文化人——甘老师。

 甘老师,是一位奶奶级的退休教师,叫甘美林。她最喜欢和李、王、张、刘、陈这五位奶奶,在茶余饭后聚集在一起聊天人,别看甘美林是教师出身,其实她不是话多爱说的老人。所以,每次的开场白,多是由王奶奶起头。王奶奶就是来晚了,也能打住小辈妇女们那无聊的闲言碎语,抛出个准确话题来说,以此打发闲暇时光。只要是王奶奶起头讲了某类型的故事,其他羞口的奶奶们,也就放得开,能跟着补充补充,讲出一些同类型的故事。因为,只有王奶奶在年轻时当过妇女干部,有过抛头露面的经验,而且讲说话的语音动听,是富有很强的吸引力。

 甘美林虽然是教师出身,也不怯场,但她并不喜欢显摆自己地去侃侃而谈。她当听众给大家捧场时候多,要是做个总结和评论,还是很到位的。之前,讲的故事很有限,这是大家对她有些遗憾的感觉。但一旦有人遇到啥难解的问题和不顺心的事儿,还是会请教甘老师的多。听信老师的话,不只是小孩子的专利,也是大榆树村成年人有的习惯。

 根据记录,这天,王奶奶还是接头一天的鬼故事,首先由她讲了起来,命名为——筒子沟

 1,筒子沟

 王奶奶对大家讲,在早有一个五口之家,夫妻俩领仨孩子,是从关内逃荒来的养鱼人,从没种过地。给地主扛活,都嫌他们夫妇是个力巴,不爱用,弄得是缺吃少穿的。男人在一次进山砍柴时,发现一个叫筒子沟的地方,不仅是个无主的山沟,还有一条时隐时现的小河。回家跟媳妇一商量,就利用他们那喜好水,又懂水的优点,夫妇俩起早贪黑,阶梯次着连修了四个大水泡子,养天然的野生鱼。

 其实,刚开始是想养人工鱼,因根本就没钱买鱼苗,只好一点一点地来了。

 再说这个筒子沟,它之所以无主,因为早已被大众公认那是个冥界的酆都城,就是收纳当地亡者的鬼蜮,被称为鬼筒子。这个筒子沟,两山夹一沟,而且树木参天,常年阴风嗖嗖的,难有日光。据说,从这里去岭后的人,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不是遇见过跳动的鬼火,就是能看见丑陋的小妖,要不就是嗷嗷乱叫的山魈。总之很不太平,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土匪胡子,也是不进筒子沟的。

 听老人讲,从前有些胆大的男人和胡子很好信儿,就在夜晚成帮结伙地去筒子沟外围,想一看究竟。一连去了十多天,发现每逢二、四、六的夜晚,筒子沟里是七吵乱嚷地鬼影乱晃,竟有鬼集出现,是有买有卖,热闹得没了边。知情后,每逢二、四、六,在大白天根本没人接近筒子沟。当然,这二、四、六,也包括十二、十四、十六和二十二、二十四、二十六。除此,就是在大白天,都极少有人走筒子沟,因为在筒子沟,不论白天黑夜,不愁看不到游荡的山魈和妖怪。他们坑害起人来,不比鬼怪轻。

 懂得《易理》的人都知道,一、三、五是奇数,属阳,二、四、六是偶数,属阴。有人就把二、四、六筒子沟里出现的诡异现象,叫做阴间集市,也就是所谓的冥界里的货品展销会。

 说,岭后有个姓武的壮年男子,打小就学得一手熟皮子的好活,人称武皮匠。一到冬季,他就常去岭前的金城子卖熟好的皮货。因为武皮匠热心肠,凡是村民求他给捎回啥日用品,从没有推迟和拒绝的。赶上村民手头没钱,还垫付,是啥时有啥时还,一次都没有催要过。

 在早,住在大山里的人,要想出趟们,一是愁山间土路不好走,二是不通车,通常人家又很少有条件养起牛马的,三是兜里没啥钱。从岭后来岭前买卖东西,又隔着个高高的长岗岭,直到不得不买紧用的东西时,就得起大早走,贪大黑回来,不走绕远的大道,就得走阴森恐怖的筒子沟。据说当年的筒子沟,就连胡子和贼人,都不去那里劫道,怕有去无回。所以,胆子不够大的男人,都不会图意近,去走那筒子沟。没啥胆量的女人,根本就不考虑那条所谓的近道。但武皮匠不在乎这些,在个冬季里,是隔三岔五经由筒子沟,去岭前的金城子卖皮货,因为走筒子沟,要比走大路节省一大半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