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解缙的一堂课,什么是大明的根基


 “先生认为,农耕对于国家重如泰山。” 

 “国家一切开支,皆依赖于农耕,没有农耕,百姓挨饿,朝廷税收困难,可对?” 

 “先生,学生觉得……” 

 “……” 

 没过多久,几个学子小心翼翼地尝试回答。 

 不难发现,回答的大都是心学门下弟子。 

 在国子监这片天地间,唯有心学的弟子会尊敬地称解缙为“先生”。 

 当然,也有人心底暗自嗤之以鼻。 

 普天之下,芸芸众生,总归需要有人埋头耕田,日复一日,耕耘不辍。 

 自然,也有一部分人,生来便是享受现成,无需亲自下田,便能拥有常人一生企及不了的富贵。 

 解缙颔首,又轻轻摆手,面上却浮现出满意的笑:“虽说不尽齐全,可你们也算有所言。今日与诸位论农桑,并非单讲那田间作物之事,实则是谈论我大明江山的根基所在。” 

 “农桑,究其根本是什么?” 

 他话音一顿,目光温柔地拂过一张张年轻面孔。 

 朱允熥面带微笑,这堂课或许无法触动所有人的心弦,但他相信,至少能让这些尚显稚嫩的监生中的一部分,心底埋下一颗种子。 

 待将来为官之时,能忆起今日之教诲。 

 解缙未作太久停留,随即道:“农桑即社稷,农桑即大明,无农桑,则无大明。” 

 这声音,出自大明文渊阁大学士之口,在空旷的钟山下回响,直抵每个人的心田。 

 这是大明首次明确宣告,农桑之本,乃国之基石。 

 纵然此理早已深入人心,但从当朝重臣口中正式提出,其意义与分量,自是非同凡响。 

 解缙面容凝重,“咱们中原儿女从上古混沌中走来,在万族中立足,曾经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居无定所,靠着自然之火,点燃生存的希望。” 

 “我们驯服广袤野地生灵,从远古的三皇五帝,到夏禹商汤,一步步走来。百姓若挨饿,国家就动荡,纷乱起,四海难安。” 

 “老百姓愿望简单,不过是穿衣吃饭,有个安稳的家。一个村子粮食充足,就不会有混乱。一县丰收,贼盗自消。一府仓满,盗抢不生。一道仓满,叛乱无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