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解缙的一堂课,什么是大明的根基(第2页)

 “你们身为国子监学生,坐在书斋里,不懂农事,不知何时播种,何时收成。将来治理地方,又怎能做好官呢?” 

 解缙的话,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说了开来。 

 不仅国子监学生们围在红薯地旁侧耳细听,连那些教习跟上林苑官员们也都静静聆听。 

 郑明旭等应天府的官员匆匆赶来,心沉思海,回味着解缙的每一句话。 

 众人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不远处的朱允熥。 

 解阁老是太孙亲选的人才,也是太孙一步步扶持进入内阁的,这点朝廷上下没有人不晓。 

 解缙今天这番话,在某种层面上,也反映出了朱允熥对大明未来蓝图构想。 

 众人眼见解缙传道授业,同时更明白,这是太孙通过解缙,向世人昭示大明未来方向。 

 解缙清了清嗓子,顺手抄起脚边一把土,慢慢举高,接着手指一张,那土就像细雨般从指间滑落回地面。 

 他晃了晃脑袋:“古人云,圣人之言可安邦,我不否认其中的道理,可怎么理解,各人有各人的谱。这里面的弯弯绕绕,老夫比你们多吃几碗饭,或许能讲出点门道。” 

 “这话不是告诉你,读透了圣贤书就能管好这茫茫众生的大千世界,而是要你用圣贤道理修身齐家,孔夫子讲仁爱,可仁爱何来?又该对谁仁爱?” 

 “以往朝廷以地方安定评价官员,无事即为好官,政绩显著则为上佳。平乱被视为头等功绩。然而,我认为评判标准需改变。” 

 “未来,官员应以百姓粮仓是否充实来论功过。仓廪充实,流离失所者少,乱民自然减少,社会动荡亦随之减少。地方官员若能确保百姓衣食无忧,那才是真正的功勋。” 

 郑明旭的眼神微微闪烁了一下。 

 解缙这一通话虽然不短,但郑明旭心知肚明这背后的深意。 

 身旁应天府同知已经悄声说道:“府台大人,看样子朝廷是打算动一动官员考核

的规矩了。这事,恐怕跟今年秦王主持外巡考察脱不了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