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水泥路上的倭国奴隶劳工

在朱允熥看来,大明不必禅位,更不可有禅位之事发生。

石伟毅微微一笑:“太孙现在最该做的,是与太孙妃她们聚聚,多陪伴世子、世女几日。其他的,都不足挂齿。”

话音刚落,石伟毅停下了脚步,目光追随着前方朱允熥。

许星阑三人也随之停下。

身后脚步声消失,朱允熥不由转身,目光扫过石伟毅一行四人。

他瞥向石伟毅,随后目光移向许星阑他们。

“都回去准备行装吧。”

“过几天,我们离京遍游四方。”

洪武28年,当朝监国太孙接旨离京。

朱元璋的意思很明确,让朱允熥代表皇家赴中都,出席已故信国公汤和的葬礼。

之后北上巡视,检查河道总督工作,加强与瓦剌部落的关系。

圣旨一出,应天府内,百姓们的反应五花八门。

有人暗暗放松。

有人则忧心忡忡,琢磨着新政是否还能照旧推进。

还有一拨人,心里犯嘀咕,觉得太孙身为储君,不应该轻易离京,更别说去边境那些危险地带。

万一有个闪失,那可是国家的大不幸啊。

在众人心思各异中,朱允熥还是带着朱元璋特选的四位随从,踏上了旅程。

一同出发的,还有北镇抚司指挥使刘远,暗卫周豪,以及众多锦衣卫跟羽林卫的精兵强将。

他们从云平码头乘船过江,在应天府丰昌县昌子口登陆。

借着官兵把战马搬上岸的机会,朱允熥环视着昌子口四周。

昌子口,紧邻应天城云平码头的北岸渡口,往北去的人和货物大多汇聚在这里。

此刻的昌子口,比云平码头还要热闹几分。

人群川流不息,拥挤非常。

远处,一座座烟囱不分昼夜地冒着滚滚黑烟。

巨大仓库里,货物不停地进出,忙碌异常。

见朱允熥对那些工厂跟仓库颇感兴趣,石伟毅微笑着上前,“这些本该设在应天到太平府那一带的。后来是应天府知府上书提议,说有些设施放在北岸更便利,这才迁了过来。”

“那不就是你师弟郑明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