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爆炸的榴莲
第752章 水泥路上的倭国奴隶劳工(第3页)
朱允熥斜眼瞅向柴昊强:“那些战马都安全上岸了吧?”
柴昊强颔首:“是的,太孙,我们现在就可以启程。”
“好,出发。”
朱允熥一声令下,周豪引领官兵簇拥着他,穿过了昌子口拥挤的人群。
一出昌子口,另一番热闹景象映入眼帘。
马上的朱允熥扬起马鞭指向前方:“这条路是通向凤阳的水泥大道吧。”
石伟毅瞄了一眼,随即转头望向并骑的许星阑。
“这事儿臣了解不多,还是请许主事与太孙详细说明吧。”
他这分明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朱允熥顺势看向许星阑,态度随和。
许星阑显得有些紧张,清了清嗓子道:“回太孙,这里确实是通往凤阳的水泥路。工部两端同时施工,预计明年就可竣工。”
朱允熥望向许星阑,视线随之转向那条正在施工的水泥路上。
许星阑微皱眉头,接着道:“据内阁文件,朝廷督造的这几条水泥路,都有招募沿途百姓参与建设,承担部分工作。不过,主力军仍然是……倭国洲各道的劳工。”
众人不约而同地望向工地那边。
朝廷大量使用倭国洲劳工的事,早已不是新闻。
在许多官员眼里,只要能满足他们的温饱。
这些劳工就会卖力为朝廷工作,稍有不满,杀无赦便是。
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在朝中颇为得人心。
国家建设就这样进行着,人人都明白背后流淌的血汗,却没人愿意主动揭开这层伤疤。
大家望着工地上那些难以分辨来历的工人。
细细观察才能发现,从周边招来的大明百姓,脸上更多洋溢着参与建设的喜悦。
朝廷本不必非得从沿途招募百姓做工。
但凡触及地方事务,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民怨。
让沿途百姓参与修路,与其说是人手不够,不如说是一种额外安抚,让他们提前有了一份护路的责任感。
朱允熥颔首:“工部办得很好。不过,以后若是要修铁路,怕就没这么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