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谁来继承信国公的爵位(第2页)

 

这两年,朝廷对功勋的封地严加管理,名下田产归还百姓,用来支援边疆。

 

皇室对淮右,总算是网开一面。

 

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在新政下,淮右各家族,多多少少都有些忧虑。

 

朱允熥目光掠过场上那些淮右功勋,他明白在这些人眼里,他代表着朱元璋的意志。

 

实际上,他确实也是朱元璋的代表。

 

胡氏的悲容中透露出一丝笑意,朝另一端的汤燮望去。

 

汤燮连忙上前施礼:“臣等自然不敢忘怀皇恩,将勤练武艺,悉心培育家中子弟,铭记为国效劳,忠于吾皇。”

 

魏国公、曹国公等各家的人,也都跟着表态,宣誓忠诚。

 

望着前方街尽头便是信国公府。

 

朱允熥忽然说道:“京城军事学院里,已有多名武生来自咱们淮右。我此行奉旨,将继续北上,如果各家有适龄的青年,都可以装备齐全,随我一同北上。”

淮右如同一把刀,必须牢牢握在大明皇室手中。

 

既然淮右一脉已懂得如何与国家共生存,朱允熥自然不吝啬给他们更多机会,让这合作更加牢不可破。

 

胡氏面上霎时绽放出愉悦笑容。

 

各家迎接人员,同样难掩喜悦之情。

 

谁不晓得朱允熥是由朱元璋跟朱标亲自选定的未来国君?

 

况且,朱允熥身上流淌着淮右血脉,与淮右百姓有着天然亲近感。

 

不论是朱允熥的母族,还是他的妻族,都深深扎根于淮右。

 

如今能让各家适龄的青年才俊随同北上,无疑是对他们的一份莫大肯定。

 

这一举动,让中都留守司跟凤阳府的官员们眼神中满是艳羡。

 

这样的恩宠,非一般人所能享有,唯有淮右的族人才有这般待遇与荣耀。

 

只能心生羡慕,无法强求。

 

前方。

 

一行人终于抵达信国公府。

 

眼前所见,一片缟素。

 

汤家仆人们,从门外一路跪拜至内院。

 

朱允熥遵旨来到中都祭拜信国公汤和,自然需在灵前行礼致敬。

 

汤府对此早有周全的安排。

 

“太孙无需行跪拜之礼,这不符礼数。”

 

一入汤府前厅,面对灵位,众人按序站立。